《中国史纲》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于抗日战争时期撰写的通史著作,2010年由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原计划写成八卷本,实际完成《史前史、殷周史》与《秦汉史》两卷 [1-2]。
第一卷以原始群至周代封建制度形成为脉络,分析史前社会经济结构及氏族社会演化特征;第二卷聚焦秦汉政治体制与经济基础变迁,系统梳理两汉政权兴衰历程 [2]。全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框架,通过实证研究重构上古至秦汉社会形态,其中《秦汉史》为中国首部断代专题史著作。该书战时于重庆文化界引发关注,其理论体系至今仍为学界提供方法论参照 [1] [3]。
内容简介
播报编辑
翦伯赞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翦伯赞著作等身,专著、论文集十余种,论文三百多篇,名著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一二卷,《历史问题论丛》等。《中国史纲》一二卷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其名著之一,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作者原计划写作一部八卷本的中国通史,仅完成第一卷《史前史、殷周史》、第二卷《秦汉史》。《史前史、殷周史》出版后随即在战时的重庆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秦汉史》则是中国史学界的第一部“秦汉史”专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观点鲜明,资料丰富,文章生动,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
图书目录
播报编辑
第一卷
序
一 前氏族社会(原始群)
第一章 中国人种的起源与历史的序幕
第二章 前氏族社会的经济构造
第三章 前氏族社会的生产关系与家族关系
第四章 前氏族社会的意识诸形态
二 氏族社会
第五章 中国人种的分布与氏族社会的形成
第六章 氏族社会的经济构造
第七章 氏族社会的家族关系与社会组织
第八章 氏族社会的意识诸形态
三 古代社会(奴隶社会)
第九章 商族的起源与古代国家的建立
第十章 商代的社会生产力
第十一章 商代的社会经济构造
第十二章 商代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
第十三章 商代的家族关系
第十四章 商代社会的意识诸形态
四 初期封建社会
第一编 初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十五章 周族的起源与初期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十六章 西周社会的经济
第十七章 西周时代的社会关系
第十八章 西周社会的意识诸形态
第二编 初期封建社会的发展及其转向
第十九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十章 春秋、战国时代历史发展的倾向
第二十一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经济构造
第二十二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关系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社会的意识诸形
第二卷
序
第一编 中期封建社会的序幕
第一章 秦族的渊源、建国及其历史形势
第二章 秦代社会经济的构造及其转向
第三章 秦朝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灭亡
第四章 秦代的意识形态及其变化
第二编 中期封建社会的确立与展开
第五章 西汉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形势
第六章 西汉的社会经济构造
第七章 西汉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崩溃
第八章 东汉王朝的继起及其历史形势
第九章 东汉的社会经济构造
第十章 东汉政权的性质、组织、发展及其崩溃
第十一章 两汉时代的意识诸形态
翦伯赞先生学术年表
翦伯赞对建立中国新史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