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 外文名
- 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GFCI
- 意 义
- 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指标
- 评价体系
- 营商环境、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等
指数简介
播报编辑
2007年3月,英国伦敦Z/Yen集团发布了第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1),该指数持续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竞争力评估和排名。2016年7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与伦敦Z/Yen集团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展金融中心研究,继续合作编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评价标准
播报编辑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竞争力的评价指数,现已成为深受国际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金融中心发展“晴雨表”。该指数主要对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中心进行评价,每年的3月和9月定期更新,以客观显示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变化。该指数侧重关注各金融中心的市场灵活度、适应性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评价体系涵盖了营商环境、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声誉及综合因素等五大指标,共计102项特征指标。 [2]
在研究模式中,人才指标包括了人才的匹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度、商业教育、人力资本的发展等;商业环境是指市场监管水平、税率、贪腐程度、经济自由度、商业交易的便利程度等;市场发展程度指标包括了证券化水平、可交易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量与市场价值、众多金融服务相关企业集聚于某一金融中心产生的聚集效应等;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建筑和办公地的成本与实用性;总体竞争力则是基于“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念而创造的城市的总体竞争力水平及城市宜居程度等指标。
研究作用
播报编辑
从GFCI的研究发现,一个处于领先水平的金融中心必须在绝大多数方面做得很好,通过成功才能孕育成功,因此聚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在最新的研究中,监管和税收环境取代人才成为最为关注的竞争力因素。GFCI指数还有助于人们理解国际金融业务配置的复杂性。 [5]
人们曾经认为东京将凭借日本庞大的国内经济规模而成为最顶尖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但是事实上伦敦一直领先东京,始终是与纽约并肩的最重要的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而英国的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说明国内市场规模并非是金融中心的决定性因素。 [6]
历期排名
播报编辑
第37期
2025-08-05,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整体评分上升11分至760分。香港总排名维持全球第三位,并在亚太区继续居首。 [14]
第31期
2025-08-05,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总排名维持全球第三位。
第30期
2025-08-05,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的总排名较2021年3月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位。 [12]
第28期
2025-08-05,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8)。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再升一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首次跻身全球前三。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上海、东京、香港、新加坡、北京、旧金山、深圳、苏黎世。这是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前三甲,同时也实现了年内排名的“二连升”。在金融科技环节,上海也表现突出,连续4期排名前三。 [3]
第27期
2025-08-05下午,英国智库Z/Yen集团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发布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报告。这一最新指数显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排名上升一位,超过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位列第四。 [7]
第26期
2025-08-05,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在伦敦和深圳同时发布。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最新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北京、迪拜、深圳和悉尼。 [8]
上海、北京和深圳均跻身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行榜前十。上海和新加坡的评分差距由上期的2分缩小为本期的1分,上海与排名前四的金融中心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北京、深圳表现亮眼,排名较上期各提升2位和5位,分别位列第7和第9。 [8]
第25期
前五名金融中心排名与上期相同,相互之间评分差距甚微。纽约依旧占据领先位置,伦敦和香港的评分与上期基本持平,新加坡、上海的评分略有上升,分别位于第四和第五。多伦多排名有较大幅度上涨,从第十一上升至第七。 [9]
第24期
2025-08-05,“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会”在广州召开。本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共有100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其中全球前10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东京、悉尼、北京、苏黎世、法兰克福。 [10]
纽约在本次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位列榜首,以2分微弱优势超越伦敦;香港本期评分再次上升2分,与排名第二的伦敦仅相差3分,同时领先排名第四的新加坡14分,“纽伦港”全球金融中心第一“阵营”地位进一步巩固。长期以来,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和东京一直占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前五的位置,尽管内部排名偶尔出现变化,但其他金融中心难以撼动这一格局。 [10]
第23期
2025-08-05,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GFCI)报告在中国青岛金家岭金融区发布,伦敦、纽约、中国香港位列全球金融中心前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青岛位列中国内地上榜城市五强。 [4]
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共有96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其中全球前20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东京、上海、多伦多、旧金山、悉尼、波士顿、北京、墨尔本、蒙特利尔、芝加哥、温哥华、苏黎世、洛杉矶、深圳、迪拜、法兰克福。 [4]
其中,香港巩固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甲地位。本期香港GFCI评分大幅上升了37分,已远远超过了新加坡,同时,与排名第二的纽约评分差距仅有12分,“纽伦港”已成为全球顶级金融中心的第一“阵营”,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甲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4]
第22期
第2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共有92个金融中心进入榜单,其中全球前20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东京、上海、多伦多、悉尼、苏黎世、北京、法兰克福、蒙特利尔、墨尔本、卢森堡、日内瓦、旧金山、温哥华、迪拜、波士顿和深圳。 [11]
报告显示,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和东京仍是全球五大金融中心。伦敦受英国脱欧的影响正在减小,本期评分仅下降2分,而纽约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评分出现24分的大幅下降,香港在连续3期排名落后新加坡之后,本期逆转反超,再次夺回全球金融中心前三甲的地位。 [11]
中国内地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青岛、成都、大连七个城市进入榜单。其中,上海711分,全球排名第6位,较上一期排名上升7位;北京703分,全球排名第10位,较上一期排名上升6位;深圳689分,全球排名第20位,较上一期排名上升2位;广州、青岛、成都、大连分别排名第32位、第47位、第86位、第92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