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禅是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元禄年间(1688-1704年)的特色染色技法,由京都扇绘师宫崎友禅斋将扇面绘画与传统染布工艺结合发展而来 [1] [5]。该技法以手绘纹样为核心特征,采用植物提取的青花色液绘制草图,通过米胶或阿拉伯树胶调配防染糊剂勾线定型,经历多达26道工序完成染色 [2] [4]。工艺过程中需80℃高温蒸制固色,并在流动河水中漂洗显色,对水质要求极高,京都鸭川的优质水源成为其品质保障 [1-2]。明治时期引入化学染料后,技法在保留传统"京友禅"典雅绚丽特性的基础上,衍生出加贺友禅等地域流派 [5-6]。
- 创始人
- 宫崎友禅斋
- 起源时间
- 江户元禄年间(17世纪末)
- 主要流派
- 京友禅、加贺友禅
- 核心工艺
- 手绘防染技法
- 代表作品
- 高级和服振袖
- 传承现状
- 手工技法面临机械化冲击 [4-5]
历史起源
播报编辑
友禅染雏形可追溯至桃山时代末期(16世纪后期)的"辻が花染"技法,江户元禄年间经宫崎友禅斋系统改良成型 [5]。创始人在京都西阵地区将扇面艺术的构图技法应用于绢布,突破传统印染平面化局限,创造出具有立体层次感的写实图案。早期制品使用露草花瓣提取的天然青花色素绘制草图,需在清晨采摘含粘液的新鲜花瓣制作染色原料 [2]。
工艺特征
播报编辑
完整工序包含三大核心阶段:
- 纹样定形:使用特制金属片工具蘸取防染糊剂勾画轮廓线,形成0.2-0.3毫米的精细"糸目"白线 [4]
- 分层染色:采用"色插"技法逐层上色,每层需20-40分钟80℃高温蒸制固色 [2]
- 最终处理:在流动河水中漂洗7-10日去除多余糊剂(川晒),京都鸭川的软水可使布料保持柔软质地 [1]
防染糊剂传统配方为粳米粉混合糠壳灰,现代改良版加入化学糊精增强附着性 [4]。1856年合成染料引入后,色谱扩展至400余种,但仍保留古典色系命名体系 [5]。
流派发展
播报编辑
江户中期形成两大主要流派:
- 京友禅:延续宫廷审美,采用金箔、刺绣等装饰,色调明艳华丽,代表作为振袖婚礼礼服 [5-6]
- 加贺友禅:源自江户时代扇绘技法,经宫崎友禅斋发展形成,通过"外模糊"技法营造自然渐变效果 [6]
明治时期广濑治助发明型纸友禅(型友禅),通过雕刻镂空模板实现批量生产,与传统手绘技法并称"京友禅"两大分支 [1] [5]。
现代传承
播报编辑
据2022年统计,京都地区纯手工友禅作坊数量较全盛期减少90%,全工序匠人不足百人 [4]。传承者通过工艺创新开拓市场:
- 西村友禅雕刻店将技法应用于皮革雕刻,制作iPad保护套等现代用品 [3-4]
- 构树纤维制作的友禅纸延伸至饰品领域,2025年巴黎时装周出现友禅纸耳环设计
- 机械印刷与数码染色技术使量产型和服价格降至手工制品的1/10 [5]
现存最高价作品为2022年制作的纯手绘振袖和服"四季彩宴",融合金箔贴付与友禅染工艺,售价达3000万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