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司空
- 别 名
- 大司空、大司工、司空公
- 地 位
- 文官公
- 管 理
- 掌水利、营建之事
- 朝 代
- 三代(夏商周)—宋朝
- 品 秩
- 正一品,秩万石
- 官 暑
- 司空公府
历史介绍
播报编辑
先秦
甲骨文作“司工”、“嗣工”,其主要工作是土木建筑工程。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周王室与鲁、郑、陈等国设置司空,宋国因避武公讳改称司城,春秋时管理土地的职掌并归司空,职掌测量土地的远近,辨别土地的好坏,以便授予民众耕种,并确定赋税的征收数额。司空因掌管全国土地,所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陈国向郑国投降时,“使司空致地”。春秋时司空的另一职务任是主管土木工程,主要任务是筑城。
汉代
汉初无此官,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止事,则议其利,建其功。 凡 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
三国
晋南北朝
北周
隋唐
明清
官署沿革
播报编辑
西汉(前202年~9年)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改名为大司空,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改回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再改为大司空,置长史一人、侍御史十五人,秩俸同丞相、太尉万石。
东汉朝(23年~220年)延置大司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去‘大’字,改称[司空]。九卿中的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宗籍)、大司农(主管地方州郡的财政)归司空调度。司空下属长史一人、掾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四十二人。
晋代(265年~420年)司空下属有长史一人,东、西阁祭酒,东、西曹、导桥掾各一人,户、仓、贼曹令史属各一人,御属阁下令史,西、东曹、仓、户、贼曹令史,门令史、记室省事令史、阁下记室书令史、西东曹学事各一人。另加武贲二十人持班剑。兼任领兵者,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主簿、记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铠、士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
南朝齐(479年~502年)制,司空与太尉、司徒为三公,置长史、司马各一人,谘议参军二人。诸曹参军有录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直兵,外兵,骑兵,长流,贼曹,城局,法曹,田曹,水曹,铠曹,集曹,右户十八曹。城局曹以上署正参军,法曹以下署行参军,各一人。
其行参军无署者,为长兼员。其公府佐吏,则从事中郎二人,仓曹掾、户曹属、东西阁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御属二人。加崇者,则左右长史四人,中郎、掾属并增数。南朝梁(502年~557年)位十八班,官署略同宋齐两代。
北魏(386年~535年)司空属官有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从事中郎,掾属,主簿,录事参军,功曹,记室、户曹、中兵等参军,诸曹行参军,祭酒,参军事,长兼行参军,督护。司空属官品级与司徒、太尉属官各低一阶。
北周(557年~581年)效仿《周礼》,建六官,以大司空为冬官府,大司空卿位正七命(北周官位命数多者尊),下属小司空上大夫,冬官府都上士为副,工部、匠师、司木、司土、司金、司水中大夫六人(位正五命)。
工部、内匠、外匠、司量、司准、司度、掌材、车工、角工、彝工、器工、弓工、箭工、卢工、复工、陶工、涂工、典丱、冶工、铸工、锻工、函工、雕工、典壅、掌津、舟工、典鱼、典彘、〈王追〉工、磬工、石工、裘工、履工、鞄工、韗工、韦工、胶工、毳工、缋工、漆工、油工、弁工、织丝、织采、织枲、织组、竹工、籍工、罟工、纸工等中士(正二命)
工部旅、司量、司准、司皮、掌材、车工、角工、彝工、器、弓工、箭工、卢工、复工、陶工、涂工、典丱、冶工、铸工、锻工、函工、雕工、典壅、掌津、舟工、典鱼、典彘、〈王追〉工、磬工、石工、裘工、屦工、鞄工、韗工、韦工、胶工、毳工、缋工、漆工、油工、弁工、织丝、织采、织枲、织组、竹工、籍工、罟工、纸工等下士(正一命)。
北齐(550年~573年)北齐司空与太尉、司徒为三公,设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从事中郎、掾属、主簿,及录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参军,东西阁祭酒及参军事,法、墨、田、水、铠、集、士等曹行参军,兼左户右户行参军,长兼行参军,参军,督护等属员。
隋朝(581年~618年)隋时三公并置府僚,后废三公府僚。
唐朝(618年~907年)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正一品,作为大臣的加官及死后追赠,不置属员。
其他含义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