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指通过特定技术手段对原件进行复制印刷的泛称,其繁体写作"複印",拼音为fù yìn。该术语最初源于使用复印机对文件进行重印的技术操作,后逐渐扩展为包含复写纸等传统复制方式的统称。在技术层面,现代复印以静电复印术为核心原理,通过感光鼓充电、曝光显影等工序实现图文转印 [2]。该行为在图书馆、外贸文件处理等场景中具有广泛应用,典型表现为机关单位设立"photocopy room"专门区域 [1],以及国际组织将复印技术纳入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 拼音写法
- fù yìn
- 繁体形式
- 複印
- 词汇属性
- 动词
- 英文对应
- Xerox [2]
- 技术原理
- 静电成像
- 传统工具
- 复写纸(carbon copy)
词源演变
播报编辑
"复"字强调重复、还原的动作属性,"印"指印刷痕迹的留存,二字组合于20世纪中期形成专业术语。早期通过复写纸(carbon copy)实现复制作业,其在外贸文件处理中仍保留"c.c."的专业标注方式。1959年首台商用复印机的普及使该词获得技术载体支撑,英语术语"xerox"源自施乐公司(Xerox Corp.)开发的静电复印专利 [2]。
技术实现
播报编辑
现代复印包含三个核心环节:
- 充电工序:通过电晕装置使感光鼓表面均匀带电荷
- 曝光显影:原稿反射光像照射感光鼓形成静电潜像,碳粉吸附形成可见图像 [2]
- 定影输出:加热辊将碳粉熔化并压印于纸张,完成温度控制在170-190℃区间
典型设备包含"READY"预热指示灯、"MULTI"多份复印键、"CLEAR"清除键等操作单元,故障代码如"PAPER JAM"表示卡纸,"TONER-OUT"提示碳粉耗尽。
应用场景
播报编辑
在教育机构领域,图书馆设置专门复印室(photocopy room)处理学术文献复制需求 [1]。法律实务中需对匿名信等证据材料进行复印存档,要求保留原始油墨分布特征 [2]。商务场景下,彩色复印机支持合同等重要文件的副本制作,缩印功能可将A3幅面文件按比例复制至A4纸张。
技术分类
播报编辑
按成像原理可分为:
- 静电复印:基于氧化锌光导材料的光电效应
- 重氮复印:通过氨熏显影处理感光涂层
- 热敏复印:利用红外线照射热敏纸显色 [2]
工业级设备包含图书复印机(book copier)、唛架复印机(MARKER COPIER)等专业机型,其中工程复印机可处理蓝图等特种材质原稿。
术语体系
播报编辑
英语专业表述包含"photorepeater"(照相复印机)、"cyclostyle"(油印机)等细分概念。在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复印组织联合会(IFRRO)将"reprography"定义为涵盖复印、打印等行为的复制技术总称。施乐公司2008年品牌战略调整后,"xerox"在商业文本中仍保留"复印"的标准释义 [2]。
设备维护
播报编辑
日常操作需注意:
- 定期清洁光学系统防尘,避免扫描组件受潮
- 更换碳粉时需摇匀密封包装,防止结块影响显影
- 卡纸处理应沿走纸方向缓慢抽出,禁止反向拉扯
- 长期停用需取出纸盒纸张,避免受潮粘连
设备运行环境要求温度维持在10-30℃,湿度范围30-70%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