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儿菜(学名: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 Wimm. & Grab.),别名小蓟、大刺儿菜、大蓟等,是菊科蓟属丝路蓟的一个变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1-2]。其茎直立,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绒毛而呈现灰色的,亦极少两面同色,灰绿色,两面被薄绒毛。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小花紫红色或白色;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压扁,顶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层,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顶端渐细。花果期5-9月 [1]。
刺儿菜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地区皆有分布,在中国,除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外,几遍全国各地 [1] [3]。其多分布于平原、丘陵和山地,生于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间 [1]。刺儿菜为中生植物,对湿度和光照的要求不严,较耐瘠薄,在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 [6]。
刺儿菜的营养丰富,可食嫩茎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营养物质 [4],可炒食、凉拌、做汤、做馅晒干菜,或腌制咸菜食用 [5]。此外,刺儿菜可饲用,幼嫩时期羊、猪喜食 [8]。其繁殖力极强,花序美丽,可作地被植物 [9]。
- 中文名
- 刺儿菜
- 拉丁学名
- 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 Wimm. & Grab. [1]
- 别 名
- 小蓟、大刺儿菜、大蓟等 [2]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2]
- 门
- 维管植物门 Tracheophyta [2]
- 纲
-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2]
- 目
- 菊目 Asterales [2]
- 科
- 菊科 Asteraceae [2]
- 属
- 蓟属 Cirsium [2]
- 种
- 丝路蓟 Cirsium arvense [2]
- 变 种
- 刺儿菜 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 Wimm. & Grab.
- 分布区域
- 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地区皆有分布,在中国,除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外,几遍全国各地 [1] [3]
- 异 名
- Cirsium setosum、Carduus segetum、Cephalonoplos segetum [1-2]
植物学史
播报编辑
刺儿菜以其叶缘与总苞叶片均有锐刺而得名 [4] ,其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与大蓟合条。《本草图经》云:“小蓟根,俗名青刺蓟。苗高尺余,叶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当二月苗初生二三寸时,并根作茹食之甚美。”并附“冀州小蓟根”图,所绘花序形态与刺儿菜相似,《救荒本草》刺蓟菜图和《本草纲目》小蓟图均与植物刺儿菜相似。但《植物名实图考》小蓟图则似植物飞廉。 [7]
形态特征
播报编辑
刺儿菜为多年生草本 [1]。
茎
茎直立,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1]。
叶
基生叶和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长7-15厘米,宽1.5-10厘米,上部茎叶渐小,椭圆形或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或全部茎叶不分裂,叶缘有细密的针刺,针刺紧贴叶缘。或叶缘有刺齿,齿顶针刺大小不等,针刺长达3.5毫米,或大部茎叶羽状浅裂或半裂或边缘粗大圆锯齿,裂片或锯齿斜三角形,顶端钝,齿顶及裂片顶端有较长的针刺,齿缘及裂片边缘的针刺较短且贴伏。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或下面色淡,两面无毛,极少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绒毛而呈现灰色的,亦极少两面同色,灰绿色,两面被薄绒毛 [1]。
花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植株含少数或多数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形、长卵形或卵圆形,直径1.5-2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宽1.5-2毫米,包括顶端针刺长5-8毫米;内层及最内层长椭圆形至线形,长1.1-2厘米,宽1-1.8毫米;中外层苞片顶端有长不足0.5毫米的短针刺,内层及最内层渐尖,膜质,短针刺。小花紫红色或白色,雌花花冠长2.4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8毫米,两性花花冠长1.8厘米,檐部长6毫米,细管部细丝状,长1.2毫米 [1]。
果实
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压扁,长3毫米,宽1.5毫米,顶端斜截形。冠毛污白色,多层,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3.5厘米,顶端渐细 [1]。
分布范围
播报编辑
刺儿菜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地区皆有分布,在欧洲东部、中部、前苏联东、西西伯利亚及远东、蒙古、朝鲜、日本广有分布 [1] [3]。在中国,除西藏、云南、广东、广西外,几遍全国各地 [1]。
生长环境
播报编辑
刺儿菜多分布于平原、丘陵和山地,生于海拔170-2650米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间 [1]。
生长习性
播报编辑
刺儿菜为中生植物,对湿度和光照的要求不严,在开花结果期需要较干燥的环境和充足的光照。刺儿菜较耐瘠薄,在肥沃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 [6]。花果期5-9月 [1]。
繁殖方式
播报编辑
刺儿菜有雌雄异株植株,也有两性花植株,花后3-4周瘦果成熟时,总苞片枯黄,瘦果上羽毛状冠毛白色时会随风传播,发芽生根 [4]。
近种区别
播报编辑
刺儿菜易与蓟、绿蓟与线叶蓟混淆 [10],几个物种具体区别可见下表:
物种名 | 刺儿菜 | 蓟 | 绿蓟 | 线叶蓟 |
拉丁名 | 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 Wimm. & Grab. [1] | 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 [11] | Cirsium chinense Gardner & Champ. [12] | Cirsium lineare (Thunb.) Sch.Bip. [13] |
茎 | 茎上部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1] | 茎被长毛,茎端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绒毛及长毛 [11] | 茎枝被长毛 [12] | 茎枝被蛛丝毛及长毛或几无毛 [13] |
叶 | 基生叶和中部茎生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长7-15厘米,基部楔形,通常无叶柄;上部叶渐小,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茎生叶均不裂,叶缘有细密针刺,或大部茎叶羽状浅裂或半裂或有粗大圆齿,裂片或锯齿斜三角形,先端有较长针刺,两面绿色或下面色淡,无毛,稀下面被绒毛呈灰色或两面被薄绒毛 [1] | 基生叶卵形、长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20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基部渐窄成翼柄,柄翼边缘有针刺及刺齿,侧裂片6-12对,卵状披针形、半椭圆形、斜三角形、长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有小锯齿,或二回状分裂;基部向上的茎生叶渐小,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两面绿色,基部半抱茎 [11] | 中部茎生叶长椭圆形、长披针形或宽线形,长5-7厘米,羽状浅裂、半裂或深裂,侧裂片3-4对,边缘有刺齿,或叶不裂,长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线形,边缘有针刺或具针刺状齿痕;叶较坚硬,两面绿色,无毛或沿脉有长毛,基部叶及下部茎生叶基部渐窄成柄,中上部茎生叶无柄或基部扩大 [12] | 下部和中部茎生叶长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6-12厘米,不裂,基部渐窄成翼柄;向上叶渐小,与中下部叶同形或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或线形,无叶柄;叶上面绿色,被长毛,下面色淡,被蛛丝状薄毛,边缘有细密针刺 [13] |
花 |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排成伞房花序;总苞卵圆形或长卵形,径1.5-2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先端有刺尖,外层及中层长5-8毫米,内层长椭圆形或线形,长1.1-2厘米;小花紫红或白色,雌花花冠长2.4厘米,檐部长6毫米,管部细丝状,长1.8厘米;两性花花冠长1.8厘米,檐部长6毫米,管部细丝状,长1.2毫米 [1] | 头状花序直立,顶生;总苞钟状,径3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背面有微糖毛,沿中肋有黑色粘腺,外层与中层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小花红或紫色 [11] | 头状花序排成不规则伞房花序,稀单生茎端;总苞卵圆形,径2厘米,总苞片约7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无毛,全部或大部背面沿中脉有黑色粘腺,外层长三角形或披针形,先端尖或短渐尖成针剌,内层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膜质,红色;小花紫红色,檐部长1.2厘米,细管部长1.2厘米 [12] | 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伞房花序;总苞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径1.5-2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三角形及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有针刺,内层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最内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膜质,红色;小花紫红色 [13] |
果 | 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顶端斜截;冠毛污白色 [1] | 瘦果扁,偏斜楔状倒披针状,冠毛浅褐色 [11] | 瘦果楔状倒卵圆形,扁;冠毛污白色 [12] | 瘦果倒金字塔状;冠毛浅褐色,长达1.5厘米 [13] |
图片 |
主要价值
播报编辑
食用价值
刺儿菜的营养丰富,可食嫩茎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等营养物质 [4]。将刺儿菜嫩茎叶或嫩苗洗净,用沸水焯一下,换清水漂洗,可炒食、凉拌、做汤、做馅晒干菜,或腌制咸菜食用 [5]。
药用价值
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味甘、苦,性凉。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可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病症 [15]。
其他价值
刺儿菜可饲用,幼嫩时期羊、猪喜食 [8]。其繁殖力极强,花序美丽,可作地被植物 [9]。
物种危害
播报编辑
危害特性
刺儿菜严重危害着除水稻以外的小麦、棉花、大豆、玉米、果园、苗圃、蔬菜等40余种农作物,是中国的恶性杂草之一 [14]。
防治方法
防除刺儿菜应结合整地、深挖捡除地下根茎,集中消毁,勿翻埋于土壤。特别是雨季切勿乱扔,防止滋生。在开花前铲除地上部份,防止繁殖种子。此外,可在生长盛期用草甘膦在抽茎时兑水喷雾,也可用2,4-D、2甲四氯等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兑水喷雾防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