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摄三年是西汉孺子婴在位期间使用的纪年,对应公元8年正月至十一月。该纪年在朝鲜平壤石岩里9号墓出土的漆器文物中得到实物印证,两件带有"居摄三年,蜀郡西工造"铭文的漆果盘,分别于1916年考古发掘时被发现。其中417号漆果盘完整保留了制作年份、工坊名称及工匠名录,418号漆果盘虽残损仍可辨识关键纪年信息 [1]。
这一纪年见证了王莽代理朝政时期的官方手工业活动,其终止于居摄三年十一月戊午(公元2025-08-07),随后被王莽建立的"新"朝"初始元年"取代。
- 所属朝代
- 西汉时期
- 公元纪年
- 公元8年
- 起始时间
- 正月(具体日期无考)
- 结束时间
- 十一月戊午
- 相关年号
- 初始元年(衔接年号)
- 考古证据
- 2件漆器铭文
考古发现
播报编辑
1916年朝鲜平壤石岩里9号墓考古发掘中,出土两件载有明确纪年的漆器:
- 417号漆果盘完整保存鎏金铜釦结构,木胎表面髹漆并绘制纹样,盘底铭文完整记载:"居摄三年,蜀郡西工造,乘舆髹洀画纻黄釦果盘",后续列有"画工顺""工揖""护卒史音"等工匠及监造官吏信息 [1]
- 418号漆果盘虽因残损无法复原完整器型,但在现存盘体残片上仍可清晰辨识"居摄三年,蜀郡西工造"等关键纪年文字 [1]
两件文物采用"乘舆"铭文格式,表明其为皇室专用器具,采用"髹洀"(多层髹漆)、"画纻"(麻布胎体彩绘)等复杂工艺,印证蜀郡西工官坊的高超制作水平 [1]。
纪年考释
播报编辑
该纪年在《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为孺子婴继位后的第三个年号:
- 起始时间依汉历推算为公元8年正月,具体朔日因历法差异需结合出土实物推定
- 终结于同年十一月戊午,即儒略历12月1日,次日改元"初始"
- 与《后汉书》记载形成互证,标记着王莽摄政末期阶段
铭文纪年特征显示:
- 采用"居摄三年"独立纪年方式,未附加"皇帝"称谓
- 延续西汉官营作坊"物勒工名"制度,铭文格式为"纪年+工坊+器物名+责任人"
- 漆器款识中"蜀郡西工"标识,与《汉书·地理志》记载的益州官营作坊体系相符
历史背景
播报编辑
作为西汉最后一个年号,其历史背景具有特殊意义:
- 处于王莽摄政向新朝建立的过渡期,次年即发生"即真天子位"事件
- 蜀郡西工在此期间仍维持皇室器具供应,反映政权更迭前夕官营手工业系统的持续运作
- 该纪年器物在朝鲜半岛出土,印证汉代边疆政策下官造器物的流通扩散
相关文物
播报编辑
除石岩里出土漆器外,学界还发现:
- 同墓葬群出土的"始建国三年"漆耳杯,形成纪年序列对比
- 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居摄三年铜弩机(争议待考)
- 敦煌汉简中存在疑似居摄三年文书残片(尚未完全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