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4] [7-8],旨在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5] [7]。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内容,村容整洁既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管理民主的实践成果 [1]。实现村容整洁需构建多元化整治模式,协调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关系,通过治水、治污、治气等举措提供农村公共产品 [2]。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容整洁目标升级为生态宜居,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长效工作 [6] [8]。
- 提出时间
- 2005年 [7]
- 所属方针
- 二十字方针 [4] [7-8]
- 主要内容
- 治水、治污、治气、增绿、畅路、洁村、美景 [2]
- 升级目标
- 生态宜居 [6] [8]
- 关键原则
- 农民主体、政府引导 [2-3]
- 实践成效
- 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截至2024年) [8]
定义与地位
播报编辑
村容整洁是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项核心要求之一 [7],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共同构成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框架 [4] [8]。其内涵涵盖村庄规划合理性、基础设施完善度及生态环境质量,被视为社会建设层面的目标要求 [9]。
主要内容
播报编辑
根据2011年相关政策,村容整洁工作重点包括:
- 1.公共产品供给: 治理水域污染、生活垃圾、空气污染,增加绿化覆盖率,完善道路系统 [2]
- 2.整治模式构建: 建立因地制宜的分类指导机制,处理政府资源整合与农民自主管理的关系 [2]
重要意义
播报编辑
实现村容整洁具有三重意义 [3]:
- 1.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 2.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管理民主的实践成果 [1]
- 3.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基本需求(截至2011年) [3]
实施对策
播报编辑
2015年中共随州市委党校提出五大措施 [3]:
-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科学规划村庄、提高农民素质、动员社会合力参与
- 2.开展以“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为核心的环境整治
- 3.编制科学村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2-3] [9]
- 4.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2-3] [9]
- 5.动员企业、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整治
实践案例
播报编辑
2024年湖北省东宝区牌楼西河小流域内的来龙村、京山市孙桥镇的花苑台村和漳河镇却集村通过流域治理、发展生态旅游和建立村民议事会监督保洁机制,成为村容整洁示范村 [1]。
战略衔接
播报编辑
截至2024年,村容整洁目标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升级为“生态宜居”要求,形成垃圾集中处理等长效工作机制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