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区,隶属海南省海口市,位于海口市中南部,区政府驻滨江街道 [14]。琼山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琼州府(琼州)驻地,即古时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素有琼台福地之美称。琼山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较好,交通便利,是海南省高院、司法厅等司法机关所在地,是海南省的司法中心。琼山区总面积953.9平方千米 [1] [35],截至2025年7月,辖4个街道、7个镇。 [49]截至2024年末,琼山区常住人口69.16万人,城镇化率74.36%。 [36]
琼山区著名人物有一代文宗丘濬、“海青天”海瑞、户部左给事中许子伟、冯白驹将军等。 [3]现存有闻名中外的琼台书院、五公祠、以及府城鼓楼、丘濬故居、海瑞故居、琼台福地、琼州府治旧址、琼州府城(琼山城墙)、珠崖岭城址、旧州城遗址等,全区共计有文物保护单位52处。 [4]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5]
2024年,琼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4.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 [47]
- 中文名
- 琼山区
- 外文名
- Qiongshan District
- 别 名
- 琼台福地
- 行政区划代码
- 460107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地理位置
- 海口市中南部
- 面 积
- 953.9 km2 [35]
- 下辖地区
- 4个街道、7个镇 [2]
- 政府驻地
- 北冲溪社区 [49]
- 电话区号
- 0898
- 邮政编码
- 571100
- 气候条件
- 热带季风气候
- 人口数量
- 69.16 万 [48](2024年末常住人口)
- 机 场
- 海口甲子直升机场 [52]
- 车牌代码
- 琼A
- 地区生产总值
- 364.48 亿元 [47](2024年)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琼山,古名珠崖、曋都、玳瑁、舍城、颜城、崖州、琼州、琼山郡、琼台。早在汉朝时属珠崖郡玳瑁县地,因当地盛产玳瑁而得名。隋朝时从玳瑁县东境设颜卢县。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颜卢为颜城,属崖州,唐武德五年(622年)至宋开宝五年(972年)间,崖州治所在今琼山。唐贞观元年(627年),又改颜城为舍城,从舍城分出一部分设置琼山县。宋代按户口、资地条件等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县,海南岛仅琼山属中等,其余的县均属下等。琼山经唐以来重点开发,经济、文化一直居全岛领先地位,为历史上海南发展最早和最好的地区。
“琼山”一名的由来,据《方舆纪要》载“府南十里有琼山,土石多白,似玉而润,县以此名。”《琼山县志》亦载“因境内白石都(今甲子镇新民地区)有一座山叫琼山,泥土石头洁白润泽如玉,便以山名为县名。” [6]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除旧制,建立新县。在职的文武官员想起前年郊游白石山的奇遇,便纷纷提议,取城南白石山的白石洁润如玉的含义,取名琼山。这个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新设的县便取名为琼山县。唐贞观五年(631年)设琼州,州治位于今旧州镇。宋开宝四年(971年)移治今府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立琼州府, [7]至清代,琼山县都是琼州府的所在地,故府城以此得名。自明代琼州升格为府后至民国初年,琼山一直是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8]
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今琼山县地属珠崖郡曋都、玳瑁两县。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属合浦郡朱庐县。建武十九年(43年)四月,改朱庐县为珠崖县,琼山县地时属合浦郡珠崖县。
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年),改珠崖县为朱庐县,隶属珠崖郡,琼山县地时属朱庐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琼山县地时属合浦郡朱庐县。
梁大同年间(525~546年),琼山县地时属珠崖郡朱庐县。
隋大业三年(697年),琼山县地属珠崖郡颜庐、武德两县,大业六年(610年),武德县改为舍城县,琼山县地时属颜庐、舍城两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颜庐为颜城县,属崖州。
唐贞观元年(627年),始设琼山县。
唐贞观五年(631年),置琼州(治今琼山旧州),琼山县隶属琼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琼州为琼山郡,琼山县时称琼山郡附廓。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同唐制。
宋开宝五年(972年),琼州州治由今旧州迁至今府城域。今琼山县地跨琼州附廓和舍城县。 [7]
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舍城入琼山县,属琼州。六年(1073年),琼山县时属琼管安抚司。 [6]
明洪武三年(1370年),琼山县隶属琼州府。
1950年4月,琼山县政府驻琼城镇(今府城)。 [8]
1955年,琼山县政府又迁回府城(琼城镇改称府城镇)。 [8]
1988年4月,琼山县隶属海南省。
2025-08-04,经国务院批准,琼山县撤县设市, [9-10]4月8日,琼山市正式成立。 [11]
2025-08-04,国务院撤销琼山市和海口市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以原琼山市和海口市原秀英区、新华区、振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 [12]
2025-08-04,琼山区正式挂牌成立,区委区政府驻府城街道。
2019年10月,琼山区政府驻滨江街道。 [37]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1994年琼山市成立时,辖24个镇、2个乡: [9]府城镇、云龙镇、永兴镇、红旗镇、三门坡镇、大坡镇、谭文镇、甲子镇、十字路镇、新坡镇、演丰镇、演海镇、三江镇、大致坡镇、咸来镇、旧州镇、东山镇、遵谭镇、龙桥镇、龙塘镇、灵山镇、东营镇、美安镇、石山镇、美仁坡乡、新民乡。
1995年底,琼山市管辖26个乡镇、226个村委会、2103个自然村、3个街道居民区,境内有红明、东昌、桂林洋、三江4个国有农场。市府所在地府城镇。
2001年底,琼山市行政区划同2000年。市政府驻地府城镇。府城镇与海口市连成一片,构成“一城两市”的格局。
2025-08-04,琼山区辖原琼山市的府城镇(薛村、大样村除外)、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旧州镇、三门坡镇、甲子镇、大坡镇和海口市原振东区的国兴街道以及蓝天街道的米铺居委会、道客居委会,区政府驻府城镇建国路。
2013年,撤销府城镇,分设府城街道、滨江街道和凤翔街道。 [13]琼山区政府驻府城街道建国路1号。
2017年,琼山区辖(凤翔、府城、滨江、国兴)4个街道、(云龙、龙塘、红旗、三门坡、旧州、大坡、甲子)7个镇,另辖岭脚热带作物场、长昌煤矿等2个乡级单位; [2]建制村71个、社区34个,自然村718个、村民小组919个、居民小组199个。区政府驻府城街道。
截至2020年,琼山区辖7个镇(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三门坡镇、大坡镇、甲子镇、旧州镇)、4个街道(国兴街道、府城街道、凤翔街道、滨江街道)、34个社区和74个行政村以及2个居(大坡镇东昌居、三门坡镇红明居)。辖区内有省岭脚热带作物场、省长昌煤矿和区属新民林场、中税热作场等。建制村74个、社区37个,自然村749个、村民小组939个、居民小组371个。琼山区政府驻滨江街道惠民路1号。 [37]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7月,辖4个街道、7个镇:国兴街道、府城街道、滨江街道、凤翔街道、云龙镇 、红旗镇 、三门坡镇 、龙塘镇 、旧州镇、甲子镇、大坡镇。区政府驻北冲溪社区。 [49]
街道、镇 | 居 | 社区 | 行政村 | 自然村 | 村民小组 | 居民小组 |
/ | 巴伦、攀丹、米铺、道客、文政、文坛、八一 | / | / | / | 19 | |
/ | 府城、北官、忠介、文庄、云露、甘蔗园、龙昆南、北胜、鼓楼 | / | / | / | 87 | |
/ | 东门、城东、下坎、铁桥、博桂、北冲溪 | / | / | / | 39 | |
/ | 大园、三峰、高登、桂林、凤翔、洗马桥、迈瀛 | 五岳、那央、儒逢、红星、石塔 | 26 | 32 | 72 | |
/ | 龙塘 | 三桥、龙富、仁三、谭口、龙光、新民、龙新、文道、仁庄、三联 | 70 | 58 | 3 | |
/ | 南区 | 云龙、云阁、云裕、云岭、云蛟、儒林、长泰 | 79 | 99 | 2 | |
/ | 土桥 | 昌文、大山、龙榜、合群、道崇、龙源、龙发、墨桥、红旗、苏寻三、福坡 | 129 | 157 | 10 | |
/ | 庆丰、谭新、红明居 | 新德、文岭、美城、龙马、谭文、谷桥、乐来、清泉、友爱、文蛟、龙盘、晨光 | 124 | 185 | 88 | |
东昌居、中税农场 | 博坡 [43] | 树德、福昌、大坡、新瑞 | 76 | 92 | 40 | |
新民林场生活区 [42] | 甲新 | 甲子、群星、新昌、民兴、红岭、昌西、青云、民昌、琼新、琼星、益新、益民、大同、仙民、海丰、长昌 [42] | 149 | 208 | 8 | |
/ | 双拥 | 旧州、联丰、红卫、联星、池连、光明、岭南、道美、雅秀、文新 | 96 | 108 | 3 | |
合计 | 3 | 37 | 74 | 749 | 939 | 371 |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琼山区位于海南北部,海口市中南部,琼山区位于东经110°21′26″~110°40′04″,北纬19°31′33″~20°01′07″。东部、北部与美兰区毗邻,南连文昌市和定安县,西与龙华区接壤。辖区总面积953.9平方公里 [35],其中陆地面积810.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86.3%;水面面积129.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3.7% [1] [37]。区政府驻府滨江街道惠民路1号 [14] [34]。
琼山区
地形地貌
琼山区地势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和南渡江沿岸低平,有两种类型:(一)东部和东南部缓坡丘陵区,海拔30—100米,土壤除部分新老沉积物或变质岩发育而来外,其余都是玄武岩风化而形成,土层深厚,红色;(二)海、河新老沉积小平原区,海拔2.5—30米,分布在南渡江沿岸,土壤以沙壤为主。 [15]
气候
水文
海南岛内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经琼山区旧州、云龙、龙塘等3个镇和国兴、滨江街道,境内还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流7条,分别是三门坡镇境内的演州河、铁炉溪和三十六曲溪、甲子镇的鸭程溪、旧州镇的演丰东河、云龙镇的演丰西河、大坡镇的白石溪。 [15]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琼山区中型水库有凤圯水库(甲子)、铁炉水库(三门坡)、云龙水库(云龙)、东湖水库(三门坡)等4座。海南龙塘水源厂和儒俊水厂担负着府海地区和美兰机场、江东新区的供水功能。 [15]
生物资源
琼山区有野生陆栖脊椎动物100多种,其中两栖类22种,爬行类36种,鸟类49种,兽类24种。野生动物中,有5种为海南特有种类,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名录的有13种,省级保护70种。海南特有种类有红胸角雉、山鹧鸪、海南虎鳽(jian鹃)等;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蟒蛇、海南山 [37]鹧鸪、赤鹿、穿山甲、小灵狸(黑脚狸)等。琼山淡水鱼种类繁多,主要有麻鱼、鲤鱼、鳊鱼、鲩鱼、虾等。
琼山区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地上有野生植物1900多种,其中为海南特有的40多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苏铁、坡垒、海南黄花梨3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黄檀、粗榧、土沉香、见血封喉等10多种。乔灌木180多种,其中80多种属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主要有花梨、麻栎、苦楝、桉树、海棠、油茶、木麻黄、山竹子等。药用植物120多种,其中较著名的有巴戟、槟榔、益智、砂仁、五加皮、防风等。城乡居民较多种植椰树、橡胶、胡椒、柳树、樟树、相思树、棕榈、木麻黄、印度紫檀和波罗蜜、荔枝、杨桃、黄皮、龙眼、番石榴等。 [37]
矿产资源
琼山区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褐煤、低热值燃料(灰质页岩、油质页岩、油页岩)、玄武岩、高岭土、硅藻土、耐火黏土、砖瓦黏土、钴土矿、铝土矿、褐铁矿、河砂及矿泉水、冷泉水、地热水等10多种。其中,褐煤、低热值燃料位于长昌矿区,可采面积8.1平方千米,计有煤层25层,其中可采3层,局部可采10层。煤质较差,平均发热量3030卡/克,含油率4.92%,腐植酸2.85%,灰分52.28%,硫0.72%,磷0.0152%;储量959.4万吨 ,可供发电和烧砖瓦用。低热值燃料与褐煤气互层产生,可采面积4.5平方千米,厚度1.18米~1.35米,平均发热量1786卡/克,储量5761.6万吨,可供沸腾炉燃烧和发电用。矿泉水分布主要在羊山地区,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容易开采。河砂主要分布在区内南渡江河道和冲积沙洲,砂粒为石英,粒度均匀,成分单纯,淤泥、云母含量极少,可供建筑用砂。 [37]
药物资源
人口
播报编辑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4年,琼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4.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第一产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56.53亿元,下降2.4%。其中工业增加值41.77亿元,增长0.7%;建筑业增加值14.76亿元,下降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54.35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4.5:16.5:69.0调整为14.7:15.5:69.8。第二产业占比减少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增加0.2和0.8个百分点。 [47]
人民生活
2024年,琼山区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0485元,同比增长4.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5527元,同比增长3.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693元,同比增长6.4%。 [47]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琼山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46.99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不含云龙产业园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43.89亿元,同比增长3.5%。 [47]
财政收入
2024年,琼山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1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34.9%。 [47]
第一产业
2024年,琼山区农林渔业总产值完成90.4亿元,同比增长1.6%,较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61.07亿元,增长0.2%;林业3.27亿元,增长128.3%;牧业22.05亿元,增长1.3%;渔业0.58亿元,同比增长2.0%。 [47]
农业
2024年,琼山区粮食作物全年种植面积159621亩,同比下降4.8%,产量52676吨,同比下降11.1%。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7714亩,下降4.8%,产量43674吨,下降12.3%;薯类种植面积29543亩,下降3.2%,产量8891吨,下降2.5%。
2024年,琼山区蔬菜播种面积156279亩,同比增长2.2%,产量198373吨,同比增长0.4%。
2024年,琼山区水果收获面积141132亩,同比增长5.4%,产量159160吨,同比增长3.5%。其中,荔枝收获面积78979亩,增长2.7%,产量62883吨,下降11.4%;菠萝收获面积16612亩,增长37.3%,产量44503吨,增长42.2%。香蕉收获面积4579亩,增长0.9%,产量7400吨,下降5.3%;柑橘橙柚收获面积为27610亩,下降0.5%,产量23114吨,增长3.9%;菠萝蜜收获面积3890亩,增长8.8%,产量8373吨,增长31.6%。
2024年,琼山区橡胶收获面积59826亩,同比增长3.9%,产量3297吨,下降11.6%;槟榔收获面积91908亩,增长10.5%,产量22478吨,下降5.3%。胡椒收获面积48942亩,增长3.3%,产量5404吨,增长7.5%;椰子收获面积14981亩,增长14%,产量806.7万个,增长14.3%;油茶收获面积922亩,与去年持平,产量65.6吨,增长9.2%。
2024年,琼山区花卉种植面积86205亩,同比下降1.7%。其中,盆栽花472.77万盆,下降6.0%;鲜切花2.55亿支,下降4.4%。 [47]
畜牧业
2024年,琼山区生猪出栏48.08万头,同比增长5.1%;牛出栏0.64万头,下降23.2%;羊出栏2.03万头,下降24.7%;畜禽288.34万羽,增长9.48%。畜禽总肉量45665吨,增长5.4%。其中,猪肉40869吨,增长4.3%;禽肉4796吨,下降43.7%。 [47]
林业
2024年,琼山区森林抚育149695亩,同比增长946.8%;林木砍伐136065立方米,增长526.2%;育种育苗1757.7亩;造林6121亩,下降41.9%。 [47]
渔业
2024年,琼山区水产品总产量3557吨,同比增长0.2%。 [47]
第二产业
2024年,琼山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8.23亿元,同比增长6.4%,较前三季度加快3.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主要由以下五个行业的带动:烟草制造业43.03亿元,增长3.4%;钢结构制造业4.11亿元,增长63.0%;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4.16亿元,增长16.9%;纸制品制造业1.77亿元,增长147.2%;电子设备制造业0.56亿元。 [47]
建筑业
2024年,琼山区建筑业总产值完成47.03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培育新增的18家建筑企业总产值共完成14.96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31.8%。 [4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琼山区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完成279.29亿元,同比增长8.6%,主要是烟草制品、黄金珠宝、机械设备批发业增长的拉动。限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43.13亿元,同比下降16.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免税商品零售额仅完成20.27亿元,同比下降46.6%。
2024年,琼山区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完成6.65亿元,同比下降8.2%,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10.5个百分点。其中:客房收入2.77亿元,同比下降4.6%,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8个百分点;餐费收入3.57亿元,下降10.9%,较前三季度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 [47]
服务业
2024年,琼山区1-11月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48.54亿元,同比增长62.6%,其中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41.1亿元,同比增长88.4%。 [47]
旅游业
2024年,琼山区接待游客人次、游客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7.3%、11.63%。 [46]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总述
铁路
铁路桥:海南环岛快速铁路海口特大桥
公路
公交总站:海口六龙巴士公交总站(位于琼山区凤翔街道玉成村)。
政治
播报编辑
职位 | 姓名 |
区委书记 | 向琼 |
区长 | 陈芳 |
截至2025年7月 [50-51] |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2024年,琼山区红城湖学校小学部、琼山二小综合楼、椰博小学林村分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920个。中考平均分连续五年稳步提升,教育事业呈现逐年向好的发展态势。“大美中国—古琼台新时代”被评为2024年海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椰博小学获评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及全省首批、全市第一所省级示范学校,东门一小获评省级规范化学校。 [46]
文化事业
2024年,琼山区举办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推广等文化艺术活动,服务群众170万余人次。 [46]
医疗卫生
2024年,琼山区打造全省首家以中医康复为特色的社区医院、全省首家“社区康复联合病房”,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住院量实现双提升。云龙镇卫生院入选《健康报》推介“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实践”机构。区疾控中心新址项目、龙塘等6个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市率先完成“2+3”健康服务包年度目标任务,代表海南省迎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考核。 [46]
社会保障
2024年,琼山区完成5件省级、5件市级以及10件区级为民办实事事项,群众幸福成色更足。22种基本蔬菜均价全年全市最低。在全市率先实现就业驿站镇街全覆盖。府城街道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通过国家人社部评估验收,成为国家级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8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81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地区。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二。作为全省首家公建民营、全市首家的琼山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揭牌运营,每千人口托位数排名全市第一。 [46]
环境保护
2024年,琼山区启动打造大气污染防治样板行动,全区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达96.3%。全年国控断面、省控断面及纳入考核的5条城镇内河(湖)水质均值达标率100%,水质状况稳定向好。全省首座智慧河长驿站在桂林社区揭牌成立。超额完成上级下达成片造林绿化指令约束性任务9272.8亩。 [46]
城乡建设
2024年,琼山区22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实施。惠民路(东段)等3条“断头路”建成通车,1条背街小巷改造、4条路段积水点改造以及5个绿化项目完工投用。
2024年,琼山区龙塘镇仁庄村等10个行政村入选省传统村落名录,入选数量排名全省第一。红旗镇道崇村等5个村(居)评为省级和美乡村。成功打造云龙-长泰和美乡村群落、7个镇级和美乡村以及59个村级和美乡村“净美绿”示范自然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5家家庭农场、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新增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村1个、50万元以上村6个、30万元以上村25个。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促进行动,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53%。15座农村危桥改造建成通车,24条12.5公里镇墟道路以及7.5公里云龙镇云阁村村道实现“黑化”,282条机耕路与主干道连接处实现硬化,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完成760户农村户厕改造,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1.8万余处。 [46]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文物遗产
民俗节日
琼山区自古民风淳朴,历经千年的发展,在传统历史文化熏陶和特定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之下,逐渐与中原文化融合,但仍然保留和形成自身一些民间习俗。一是农历旧年除夕贴春联,祭拜祖宗(俗称拜年),祭品有整鸡、猪肉块、酒、饭等。祭祖仪式结束后放鞭炮,全家团圆围着火锅吃年饭(俗称吃围炉);新年初一吃斋菜(素食)。二是“公期”“婆期”。琼山的“公期”“婆期”较多,一年四季几乎都有。“公期”,相传是自然村中第一个带头在此开发定居的男人(后人们尊称为“村公”)的生辰或者忌日。“婆期”,一说是“村公”的配偶(后人们尊称为“村婆”)的生日或忌日;另一说是村公来阳间享受后人祭祀过“公期”后,转回阴间去照看着家,轮换也让村婆每年回人间看望其子孙一次。由于各村的开发日期、供奉的村公、村婆的生辰、忌日不尽相同,故其“公期”“婆期”也有所不同。羊山地区的龙塘镇,从正月初四开始,正月底基本结束;府城地区从农历二月开始,月底基本结束;南渡江东岸的村庄,大多数从农历二月开始,延至六月底基本结束。由于传统男权社会等原因,村民们直到现在也很少有兴过“婆期”的,即使有也比较简单随意。多是在“婆期”这天,往自家神龛上燃些香烛、放些红薯、花生、水果为供品,打躬作揖、祝福祈祷几句而已。“公期”则相当的讲究和热闹。每逢此日,全村相庆,几乎家家户户把“村公”请上神龛,在家中摆酒设宴,祭祀村公,祈求村公庇佑后人,款待亲戚朋友,分享美食和幸福生活。有条件讲究的晚上还请戏班来演“公祖戏”,供村民观看。三是喝“老爸茶”。所谓“老爸茶”,其实就是市井之中摊点最多、最普通、最低消费的大众茶。这种花费丰俭由己,几元钱就能冲上一壶茶,一边饮茶一边谈生意、家长里短、叙旧谈情、交流信息……不亦乐乎。 [37]
- 军坡节
- 府城元宵换花节
府城元宵换花节,简称府城换花节、换花节。府城的“换花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换香节”,唐末已存在元宵张灯结彩、换香活动。“换香”蕴含着当地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后来出于节庆安全考虑,1984年,府城民间“换香”习俗改为“换花”,“换花”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并演变成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
自从换香节改为换花节的活动规模、范围、区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形式。 [16]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自然景观
南渡江是海南最长河流,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干流斜贯海南岛中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以及海口等市县,在琼山区境内流经旧州镇、云龙镇、龙塘镇、凤翔街道、滨江街道、国兴街道,最后经美兰区流入琼州海峡。河流全长333.8千米,流域面积7033平方千米。
依必朗国际高尔夫球场
台达高尔夫球会
台达高尔夫球会,位于琼山区云龙镇。 [18]球场始建于1989年,1992年对外营业。拥有8个国际标准球道,球道总长7220码,标准杆72杆。球场占地1600余亩。芳草如茵、椰林连绵是球场风景线上一大特色。
人文景观
丘濬故居
丘濬故居位于府城金花路三巷9号,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曾为多进式院落,规模最大时有“丘氏十八屋”之说,现存大门、前堂和可继堂等单体建筑,其建筑是海南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丘濬故居庭院草木葱绿。进院门,院内栽种着人参果,枝繁叶茂。可继堂两边有副门题:可继堂中承德泽,尚书万里传字香。可继堂神案上供俸着一尊丘濬的金色塑像。堂内摆着4张太师椅,神案供桌和椅子上雕着精美的图案,技艺精湛。可继堂前,一棵结满石榴果的石榴树下满地落果,使这座名人故居有种寂寥的况味。 [19]
府城鼓楼
府城鼓楼位于府城鼓楼街,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台基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扩建而成,长28米,宽24米,高6.39米。两拱门,宽4.6米,高7.1米,门额分刻“海南壮观”、“奇甸文明”。现存鼓楼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9.9米,进深三间9.95米,高7.56米,歇山顶,脊饰二龙朝日。楼内原有明正统元年(1436年)铜禁钟一口,钟铭记述了捐资铸钟情况及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现存五公祠。 [7] [20]
琼山县学宫
明洪武四年(1371年),琼山知县李思迪迁建于府城东北东坡书院内(即今苏公祠)。九年,知县陈概又迁建于府城南郊。弘治十一年(1498年),广东按察司副使陆渊迁建于府学之西,即今遗址。迁建后的县学宫居于城内闹区,靠近府署,接邻府学宫,方便了生员习礼和各种庆典活动。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琼山名士林之椿、曾对颜、粘世王召、王国栋、柯玉珊、王骏声、孙生英等人发起重修。
琼山县学宫原有后殿、大成殿、东庑、西庑、棂星门、丹墀等建筑,十分雄伟壮观,为琼山县历代儒学教育机构,占地面积最大时“直500尺,横128尺,面积64000方尺”。学宫现仅存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坐南朝北,重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七架木结构式,梁檩之间雕刻精美的龙狮、莲花、卷云、纹刻,庄重典雅。 [21]2013年,琼山县学宫大成殿重修完成,现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
琼台福地
琼台福地纪念馆位于府城关帝巷内的抱珥山上。在古代人们习惯尊称朝廷官衙为“台”,故这里称“琼台”。 琼台福地的说法由来已久。观象家曾说,华夏大陆的阳刚紫气,越海潜入南方,首先聚集于琼台之下,故称“福地”。又相传海南地形极像一只缩头神龟,宋太祖怕它伸出头来威胁王朝的统治,便将州城迁来神龟缩头处,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在琼州城内设立琼管安抚司统管全岛政务,借此镇住龟头。因此,当时人们称此地为琼台。
明永乐元年(1403年),海南卫指挥使杨义在山顶立“抱珥山”石碑一块,还在山南树立“琼台福地”石牌坊一座。明弘治初年(1488年),抱珥山被村民挖掉,建关帝庙一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道张介祺顺民意修复琼台福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任琼山知县汪篆刻“琼台”二字勒石为记。后来福地上建起关帝庙、文昌阁、圣母祠、献台、戏台、石牌坊等,这里成了文人墨客游览之地、平头百姓祈求安康之乡。古代的建筑现已无存,只留有遗址。1999年,琼山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了琼台福地纪念馆,重建后琼台福地纪念馆的建筑有琼台福地坊、福地轩、琼台阁、关帝殿、妈祖庙、观音庙、影壁、东西庑廊和福泉等。 [23]
五公祠
五公祠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海南第一楼、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等连成一片,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24]
琼台书院
书院现今是琼台师范学院的校址,其主楼奎星楼高二层,绿瓦、红廊、白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楼内雕梁画栋,异常别致;楼前绿树成荫,环境秀丽雅静。著名的粤剧、琼剧《搜书院》的故事就发生在此,琼台书院随着《搜书院》而蜚声海内外。 [25]
海瑞故居
海瑞故居位于府城红城湖路67号,这是一座纪念性的仿明代海南民居风格的建筑群,是1997年琼山市各界筹资重建的。重建后的故居由前厅、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童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于海瑞诞辰480周年之际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列为琼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增建广场、雕立塑像、牌坊等,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2003年1月,又完善了其附属设施。这里已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凭吊场所,为成一处继承传统文化、廉政勤政为民的教育基地。 [26]
地方特产
播报编辑
琼山区有丰富的河鲜、热带水果、禽类等地方特产。比较著名的有南渡江麻鱼(蔓鱼)、鲤鱼、云龙淮山、三门坡荔枝、甲子绿头鸭、甲子牛大力、大坡牧榕鸡、大坡胡椒、羊山雍羊、红旗乳鸽、旧州富硒水芹等。
云龙淮山
产地云龙镇。2020年,全镇淮山种植面积6000余亩,亩产量达到2吨,总产量约12000多吨,产值7200多万元。云龙镇属于雷琼火山群地区,土壤中含有极为丰富的锗、硒、锌等微量元素,尤其是硒和锗的含量特别丰富,其中锗含量为全国土壤锗含量的1.96倍。云龙淮山产品品质独特优良,粉性足,质坚实,肉色白,口感好,不仅含有丰富的皂苷、粘液质、胆碱、山药碱、淀粉、蛋白、自由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碘质、16种氨基酸,还有硒、锗、铁、铜、锌、锰、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常食有益身体健康。云龙淮山以富含硒、锗等有益微量元素声名远扬,深受消费者欢迎。
牧榕文昌鸡
产地大坡镇。2020年,出栏110万只。牧榕文昌鸡主要在大坡镇的榕树林中传统放养,啄食天然草虫,或在荔枝园中精心照料,喂养五谷杂粮,细心哺育180天,以确保鸡肉品质。产品具有皮薄肉滑、骨香味浓、吃后口齿留香、余味无穷等特点,被中国饭店协会评定为“中国名菜”。基地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肉鸡标准示范场”“海南最佳绿色餐饮供应商”“中国绿色餐饮原料材料供应示范基地”“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称号。牧榕文昌鸡为海南省著名商标,产品远销广东、香港、东南亚国家。
大坡胡椒
产地大坡镇。2020年,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量5500-6000吨。是全国最大连片的胡椒生产基地。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历史悠久,产品分为白胡椒和黑胡椒,具有果粒大,大小均匀,味辣等特点,可用作香料,可防腐,还可作调味品;可入药,有镇静,温中散寒、下气、健胃、止痛、消炎、解毒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症。全镇注册“轩全”“昌农”两个商标,其中“昌农”胡椒获得海南省著名商标。生产基地获得海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被中国热带作物协会授予胡椒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认证等。
“红明红”荔枝
产地三门坡镇。2020年,种植面积6万亩,是琼北连片种植最大的荔枝基地,其中1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有25个,挂果4.8万亩,年产量1.02亿斤以上,产值6亿元。三门镇拥有“金绿果”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荔枝产销专业合作社共15家,建有3座荔枝冷藏库,贮藏量3000吨。生产基地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荔枝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三门坡“红明红”荔枝为海南省著名商标。主要品种有妃子笑、白糖罂等,产品具有成熟早,口感质嫩,甜度适宜,含硒量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远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出口到香港、美国。每年5月,荔枝成熟时期,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带动了三门坡镇的餐饮、住宿、运输等产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荔枝文化节”已成功举办10届,成为一个地方性品牌会展。
甲子原生态山柚油
海南原种山柚树,甲子镇种植面积335亩。产品主要采用于甲子本地野生山柚(茶果)加工而成,油味芳香醇和,是绿色、健康、纯天然产品。山茶油营养丰富,含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93%,其中油酸82%、亚油酸11%)、山茶甙、茶多酚、皂甙、鞣质,及富含抗氧化剂和具有消炎功效的角鲨烯,角鲨烯与黄酮类物质,对抗癌有着极佳的作用。山茶油还富含维生素E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被医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含量是大豆油的10倍,茶油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是所有食用油中最多的。
“金德丰”莲雾
产地云龙镇。2020年,种植面积约900亩,产量2400吨,产值2400万元。生产基地被评为农业部热带水果质量追溯建设单位、中国农业部热带作物莲雾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海南省热作标准化生产范园、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等。“金德丰”莲雾为海南省著名商标,主要品种有黑金刚、中国红,产品色泽鲜亮,肉质清脆,水分多,甜度适宜,获过北京交易会《优秀参展奖》、海南省优质农产品、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奖项。
美仁冷泉水芹
2020年,全区种植面积700多亩。主要产地旧州镇岭南村委会,处于火山岩土壤地区,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丰富的锗、硒、锌等微量元素。基地生态良好,采用冷泉水栽培,产品具有茎嫩、鲜甜等特点,与普通水芹的口感不可同日而语。水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等功效。用于防治感冒发热,呕吐腹泻,尿路感染,崩漏,白带,高血压。脾胃虚寒者,慎绞汁服。
鸭塘黑果蔗
产地三门坡镇。2020年,种植面积1500亩。产品具有口感好,水分多、肉质软、纤维含量低、皮薄、茎直、节长等特点。产品开始上市时间为每年6月份,10月份达到高峰期。甘蔗有清热生津的功效,古人称甘蔗汁为“天生复脉汤”,甘蔗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千克甘蔗中含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甘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红旗曾氏乳鸽
红旗乳鸽是红旗镇当地养殖的特色肉用禽,2020年出栏乳鸽21万只。红旗乳鸽采用玉米等天然原料饲养,以当地技扬酒店特制的乳鸽菜品最受欢迎。优选的乳鸽经过独特中药滋补配方浸泡及多重工艺腌制,采用特殊烹烤加工后,成品皮色金黄酥脆,肉质入口鲜嫩无腥味,经过中药浸泡的鸽肉自带天然的药材甜香,兼备调和滋补的功效,曾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展出,是当地的一道名菜,深受顾客喜爱。
大坡福柚
产地大坡镇,2020年,种植面积500亩,年产量200余吨。采用农家肥和沼液种植。其果型较小,但果肉滑嫩柔软,含水分多,含糖份可达13%,其口感与其他柚子相比另有一番滋味,吃后回味不穷,柚味十足。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症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此外,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皮甙,可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减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对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中风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大坡福柚除了有上述功效外,由于当地土壤中富含硒,柚子中也富含硒,因此还具有防癌作用。
甲子牛大力
产地甲子镇,截至2020年底种植面950亩,成长期需要5-6年,预计年产量12万市斤。牛大力又名金钟根、猪脚笠,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和广西山区,其中以海南产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牛大力是濒危的珍稀药材,气味微甜,药性温和,以根入药,根的外形像连在一起的几个纺锤,颜色为浅黄色或者土黄色,比较粗糙,同时还有环纹。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淀粉、生物碱等。食用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等疾病,适合经常咳嗽、患有急慢性支气管炎、吸烟或者吸厨房油烟的人食用,因此也成为制药企业加工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原料之一。
甲子绿头鸭
甲子绿头鸭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绿头鸭因头和颈呈辉绿色而得名,是水鸭类,在甲子镇很多农户都有饲养。因甲子镇有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所以绿头鸭饲养繁殖快,现每年有7万只出栏量,带动周边50户农户通过养殖致富。甲子绿头鸭具有肉质紧实、鲜红无腥膻,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较普通鸭子拥有更加丰富的鲜美口感,具有温中益气、滋肝养气、补阴虚、补而不燥的作用。2019年8月,“甲子绿头鸭”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7]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白玉蟾
白玉蟾(1194年~1229年),琼山五原都人,祖籍福建闽清,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号缤庵、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才华和个性的书法家、画家。白玉蟾组织了金丹派南宗的教团组织,为南宗的实际建立者。 [30]
丘濬
丘濬(1421年~1495年),琼山府城下田村人,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山,谥文庄。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理学家。其学识渊博,为岭南“一代文宗”。为官清廉,被誉为数百年间岭南最杰出的四人物之一,海南千年始笃生,丘濬与同朝代的海瑞被称为“海南双璧”。 [31]
唐胄
唐胄(1471年~1539年) ,琼山府城东厢攀丹村人,字平侯,号西洲。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曾授户部广西司主事。因不满宦官刘瑾擅权,服丧期满不愿返京,居家做了20年白衣进士。正德十六年(1521年),唐胄编纂正德《琼台志》20卷、《琼州三祠录》3卷。《明史》记载:“胄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 [32]
海瑞
许子伟
许子伟(1555年~1613年),琼山府城北胜街人,字用一,号南甸,谥忠直。幼年受丘濬、海瑞影响,刻苦力学。明隆庆十四年(1570年),海瑞罢官回乡,登门拜海瑞为师。先后创办儋耳义学、琼山敦仁书馆,掌教文昌玉阳书院。 [32]丘濬、海瑞、许子伟在府城有“一里出三贤”之称。 [33]
冯白驹
冯白驹(1903年~1973年),琼山云龙镇人,原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无产阶级革命家,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曾任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行政公署主任等职。 [32]
何履光
陈孚
姜唐佐
郑真辅
吴典
刘秋菊
刘秋菊(1897-1949) 女,小名妚二,塔市福云村(今桂林洋农场)人。2025-08-04琼崖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成立时任主任。由于长期艰苦斗争,积劳成疾,于2025-08-04在白沙县毛栈乡逝世。 [37]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7]
2025-08-04,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8]
2025-08-04,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9]
2025-08-04,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38]
2025-08-04,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39]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41]
2025-08-04,被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 [44]
2023年10月,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