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碱性
- 外文名
- alkaline [1]
- 应用学科
- 化学
- 定 义
- 一种物质在溶剂中能向其他物质提供未共用电子对的能力
- 适用领域
- 化学实验
- 测定范围
- pH>7
基本介绍
播报编辑
对于一种物质,是否具有碱性取决于未成对电子接受质子的能力,如在水溶液中OH-离子能够接受H+、NH4+等离子,从而表现出碱性;相应的,在非水体系中,如在液氨溶剂中NH2-离子能够接受NH4+等离子,同样也表现出碱性。
一般来说,物质的碱性强弱取决于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和形成的原子团的稳定性等,如NH3能接受BF3形成BF3+NH3-,但该离子的稳定性差,故NH3表现为弱碱性。而NH2-接受H+则形成稳定的NH3,故NH2-表现为强碱性,在水溶液中,NaOH与KOH等碱性相当,这时称这样的溶剂为拉平溶剂,而在某些溶剂中能表现出不同碱碱性的差别,这样的溶剂称为区分溶剂。
化学通性
播报编辑
非可溶性碱的性质
能与酸反应,例如:Cu(OH)2+2HCI=CuCl2+2H2O。
可溶性碱的通性
1、碱呈碱性
碱 +酸性氧化物
盐 + 水
例:① Ca(OH)2+CO2 = CaCO3↓ + H2O
②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例:①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② Ca(OH)2 + 2HNO3 = Ca(NO3)2 + 2H2O
4、碱 +盐
新盐 + 新碱
如CaCO3 + Ba(OH)2
BaCO3 + Ca(OH)2 即使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却不是属于碱与盐的反应,因为CaCO3不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