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2013年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为《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以二十世纪初期动荡的旧中国为背景,延续前作《雾》的叙事脉络,通过知识分子的命运呈现社会变革中的思想激荡 [2]。
小说聚焦革命志士吴仁民在丧妻后的情感纠葛,描绘其革命理想与外界对其「鲁莽轻浮」评价的冲突。围绕他与熊智君、郑玉雯的情感矛盾,以及周如水自杀、李佩珠投身革命等情节,交织出爱情与信仰的复杂图景。书中通过高志元、方亚舟等人物对革命的不同态度,刻画知识分子群体在时代浪潮中的精神困境,最终以吴仁民的精神觉醒折射个体价值与集体命运的辩证思考 [2]。巴金以细腻笔触展现人物内心挣扎,形成新旧观念碰撞的缩影。
- 中文名
- 雨
- 作 者
- 巴金 [1]
- 出版时间
- 2013年1月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页 数
- 211 页
- ISBN
- 9787507835649 [1]
- 定 价
- 43.5 元
- 文学体裁
- 长篇小说
内容简介
播报编辑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巴金)
此时张若兰已经嫁给一个大学教授,周如水又爱上了另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吴仁民对周如水冷嘲热讽,但自己很快也坠入情网。恋上他从前帮助过的女学生熊智君。但吴仁民很快发现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从前的恋人玉雯,她因为爱慕荣华富贵而抛弃过他,又因为孤独想与他重续旧好,吴仁民痛苦地拒绝了她。
李佩珠决心做一个革命女性,拒绝爱情,周如水在绝望中投水自杀。吴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杀的消息,熊智君为了保护他抱病嫁给了玉雯的丈夫——一个军阀,并留信鼓励他追求事业。吴仁民在悲愤中终于振作了起来。 [1]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
巴金(1904年—2005年),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间,他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巴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他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抗战前的作品主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家》以及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等。抗日战争期间,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憩园》《寒夜》和《第四病室》。解放后,巴金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主席等职。新时期出版的《随想录》《探索与回忆》等,具有极高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巴金于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文学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勋章。 [2]
成书过程
播报编辑
《雨》可以说是《雾》的续篇,虽然在量上它比《雾》多一倍。写完《雨》,我的《爱情的三部曲》已经完成了两部。
最后的一部还没有动笔。在《雪》里面李佩珠将以一个新的女性的姿态出现。
从周如水(《雾》的主人公)到吴仁民(《雨》的主人公),再到李佩珠(《雪》的主人公),这中间有一条发展的路,而且在《雪》里面吴仁民又会以另一个面目出现,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个人。实际上《雨》和《雾》一样,而且也和将来的《雪》一样,并不是一部普通的恋爱小说。
《雨》的前三章发表以后,一个朋友写信给我,说:前几天读了你的小说的前三章……阴郁气太重,我很为你不安。
你为什么总是想着那个可怕的黑影呢?……照你的这种倾向发展,虽然文章会写得更有力,但对于你的文学生命的继续或将有不好的影响。自然,你在夜深人静时黯淡灯光下的悲苦心情,我是很能了解的。但是我总希望你向另一方面努力。
他要我"多向光明方面追求"。
朋友说得对。但是他对我多少有点误解。我似乎生下来就带了阴郁性,这阴郁性几乎毁了我一生的幸福。但是追求光明的努力我并没有一刻停止过。我过去短短的岁月就是一部挣扎的记录。我的文学生命的开始,也是在我挣扎得最厉害的时期。在《灭亡》里杜大心和张为群的头腐烂了,但是李静淑并没有死去。在《家》中高觉慧脱离了那个就要崩溃的旧家庭。在《复仇集》里我哭出了人类的痛苦,在《光明集》里我诅咒摧残爱的势力,但是在这两个集子里我始终没有停止过"光明就要到来"的呼喊。在《雾》里,绝望的云雾也并不曾淹没了希望。最后在《新生》里我更明显地说:"把个人的生命连在群体的生命上,那么在人类向上繁荣的时候,我们只看见生命的连续广延,哪里还有个人的灭亡?"总之,即使我的小说的阴郁气过重,这阴郁气也不曾掩蔽了贯串我的全部作品的光明的希望……我的对人类的爱鼓舞着我,使我有勇气、有力量挣扎。所以在夜深人静时黯淡灯光下鼓舞我写作的并不是那悲苦的心情,而是对人类的爱。我的对人类的爱是不会死的。事实上只要人类不灭亡,则对人类的爱也不会消灭,那么我的文学生命也是不会断绝的吧。
我写文章如同在生活。我在生活里不断地挣扎,同样我在创作里也不断地挣扎。挣扎的结果一定会给我自己打开一条路。这条路是否会把我引到光明,我还不能说。但是我相信我终于会得到光明的。
《雨》放在读者们的面前了,请你们照你们的意思批评它吧。
人物介绍
播报编辑
周如水:日本海归学子,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重要,性格优柔寡断,家中有父母为其所娶文盲妻子,妻子死去,因为爱情被拒,绝望自杀。
吴仁民:该爱该恨,坠入新的情网,最后在悲愤中振作起来。
李佩珠:拒绝了周如水的追求,决心做一个革命女性。
熊智君:吴仁民曾经的学生,最后为了保护吴仁民嫁给了好朋友玉雯的丈夫。
郑玉雯:吴仁明民曾经的恋人,熊智君的好朋友,爱慕虚荣嫁给了一个军阀。
作品鉴赏
播报编辑
“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我要拿痛苦来征服一切,我要做出一番事情。我在不能够这样地生活下去。我不能零碎地杀死自己,,,,”吴仁民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无法避免地被他热情而浮躁的心情而带动。这是一颗躁动的灵魂,清晰地看到处于变革浪潮中的社会命运——黑暗未知,定会到来的光明朦胧而遥远。 爱情和事业,永恒的两个主题,这里幻化成为了他日日喝醉时内心痛苦的煎熬。巴金先生妙在把握住了人性深处本能的欲望,吴仁民不满于知识分子筑以精神上的空中楼阁,来拯救水深火热的社会,却也不能信服革命能够带来光明,于是,他在高志元、方亚舟般地革命热情前退缩了,放大了对情感的依赖,放纵自己沉溺于敏感到神经末梢的爱情之中,用情感来填补内心对于前途未知的恐惧和空虚。前几天去重庆看了国民党官邸,南山幽幽的竹林和低调雅致的小楼,让我思绪回到国共年代。良知,教养,自傲,风度,种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念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年代滚滚的时代潮流。 “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我要拿痛苦来征服一切,我要做出一番事情。我在不能够这样地生活下去。我不能零碎地杀死自己,,,,”吴仁民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无法避免地被他热情而浮躁的心情而带动。这是一颗躁动的灵魂,清晰地看到处于变革浪潮中的社会命运——黑暗未知,定会到来的光明朦胧而遥远。
爱情和事业,永恒的两个主题,这里幻化成为了他日日喝醉时内心痛苦的煎熬。巴金先生妙在把握住了人性深处本能的欲望,吴仁民不满于知识分子筑以精神上的空中楼阁,来拯救水深火热的社会,却也不能信服革命能够带来光明,于是,他在高志元、方亚舟般地革命热情前退缩了,放大了对情感的依赖,放纵自己沉溺于敏感到神经末梢的爱情之中,用情感来填补内心对于前途未知的恐惧和空虚。前几天去重庆看了国民党官邸,南山幽幽的竹林和低调雅致的小楼,让我思绪回到国共年代。良知,教养,自傲,风度,种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念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年代滚滚的时代潮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