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名
- 何贯中
- 出生日期
- 1888年
- 逝世日期
- 1920年
人物生平
1906年,何贯中经长兄何子渊主盟加入同盟会。1909年,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毕业后,被保送至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他与李济深为同校、同期、同班、同室、同一张床,是抵足而眠的同学、兄弟。何贯中曾任北伐军第二十二师步兵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援闽粤军独立营营副。湖北武昌起义爆发的当夜,消息灵通的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1911年12月,何贯中得知广东军政府组织北伐军讨伐清军后,立即与李济深等同学满腔热血赶到上海,找到军长姚雨平,要求参加战斗。此时,姚雨平正为部队缺乏军事人才而着急,何贯中等军校专才的到来恰似雪中送炭,于是他立即被姚雨平委任为北伐军第二十二师步兵八十七团第三营营副,直接参与作战。
姚雨平率领的广东军是北伐军中的主力部队,奉孙中山令,沿津浦铁路一路向北进攻。在北伐过程中,何贯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不但积极协助姚雨平整编军队,认真制订作战计划,而且还亲临前线指挥部下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本色。
第二十二师步兵八十七团在固镇、宿州、徐州三次大败清军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津浦线主战场的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各路北伐大军,终于迫使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实行南北议和。何贯中因在作战中有勇有谋,战功卓著,固宿两役后被姚雨平提拔为北伐军第二十二师步兵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上台,北伐军解散后,何贯中又回到保定军校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