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播报编辑
先秦时期,《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1]
南朝,《鸳鸯賦》云:“飞飞兮海滨’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织素之佳人。”;《述异记》记载:“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之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 [14]
宋代,政和元年石刻记载:“县西四十里有山曰发鸠,其麓有泉,漳水之源也。有神主之,庙貌甚古,岁时水旱祈祷,无不应验。政和元年,自春徂夏不雨,夏苗尽槁。秋种未播,人心惶惶。臣大定躬率吏民,祷于祠下,未二日雨,阖境沾足。邻封接壤,有隔辙而土不濡湿者,神之灵异也。荷神之休,卒获有年之庆。以其事上闻,漕台考核不诬,以其状奏焉,天子敕名灵湫庙,褒神利国惠民之功也。” [3]
明代,《律学新说》记载:“伞盖山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浊漳水之源也。庙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鸠,俗言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灵湫庙记载:“庙中塑有神女者三人,旁有女侍,手擎白鸠,俗称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漳水欲涨,则白鸠先见,使民觉而防止,不致暴溺。” [3]
文化特色
播报编辑
- 祭祀供奉
- 文化习俗
艺术形象
播报编辑
- 文学形象
- 影视形象
- 动画形象
- 游戏形象
关系说明
播报编辑
关系 | 姓名 | 简要介绍 |
---|---|---|
父亲 | 炎帝 | 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 [1] |
姐妹 | 中国神话中的巫山神女 [29] |
史料索引
播报编辑
形象评价
播报编辑
精卫鸟可歌可泣,善良的愿望、锲而不舍的精神、宏伟的志向都为人们所敬仰。精卫鸟具有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精神。(《天津日报》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