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广德(安徽省辖、宣城市代管县级市)一般指广德市
广德市,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宣城市代管。位于长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交界处,东和东南连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南邻宁国市,西接宣城宣州区、郎溪县,北界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 [1]。截至2025年7月,广德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 [64]。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户籍人口51.13万。 [104]
广德市古称桐汭,东汉建安初年置县,已有1800多年历史。2019年8月,成功实现撤县设市。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徽文化在此交融,是辐射江南数千里“祠山文化”的发源地。诞生了清末名臣张光藻、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等众多历史知名人物。在这里,岳飞抗金六战六捷,朱元璋激战元军,粟裕、王必成率新四军浴血奋战,钱学森指导中国第一枚高空生物实验火箭发射升空。广德市森林覆盖率59.27%,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推介的“美食之乡”,被评为国家生态县、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最佳休闲旅游县、生态旅游百强县。“云雾”茶曾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金奖,是中国“黄金芽”第一县。拥有华东地区最大溶洞——太极洞。南部群山环峙、水系众多,宋代名臣范仲淹曾赋诗赞“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82]
2024年,广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2.8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0.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47.3:45.1。 [104]
- 中文名
- 广德市
- 外文名
- Guangde City
- 别 名
- 桐汭
- 行政区划代码
- 341882
- 行政区类别
- 县级市
- 所属地区
- 安徽省宣城市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交界处
- 面 积
- 2165 km2
- 下辖地区
- 3个街道、9个镇
- 政府驻地
- 广德市爱民路99号
- 电话区号
- 0563
- 邮政编码
- 242200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 人口数量
- 51.13 万(截至2024年末)
- 车牌代码
- 皖P
- 地区生产总值
- 422.8 亿元(2024年)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建安五年(200年)“徐琨以督军中郎将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
南北朝
仁寿三年(603年),属湖州。
大业二年(606年),复属宣州。翌年,宣州改称宣城郡。
武德七年(624年),废桃州,并桐陈、怀德入绥安,属宣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属宣城郡。
南唐保大八年(950年),在县设广德制置司仍属江宁府。
废制置司,广德县如故。
开宝八年(975年),广德县属宣州。
洪武元年(1368年),广兴府属京师直隶,不久改称广德府。
洪武四年九月(1371年),改府为州。
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南京。
据明嘉靖十五年(1563年)《广德州志》记载:州治(今桃州镇)共划14坊:州署东为松关、宝华、朝岳、兴仁、仁德5坊,州署南为文明、状元2坊,州署西为忠节、升平、玉溪、秀远、庙前、朝斗6坊,州署北为兴福坊。全州下设9个乡,68个都,240个里。清代,乡、都、里仍沿明制。 [8]
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安徽布政使司。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州守李国相在《重修福星桥记》中称:阖州设399保。 [8]
咸丰四年(1854年),暂归浙江巡抚代管。
同治三年(1864年),复属安徽省,隶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道。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改州为县,不领建平县,直属安徽省。废州为县,广德县设9区:城一区、东二区、东三区、南四区、南五区、西六区、西七区、北八区、北九区、区下设保或坊,保、坊下有甲。广德县共有200余保,余皆不详。
民国七年(1918年),芜湖道撤,直属安徽省。
民国十一年(1922年)春,属宣城首席县长。
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属安徽省第九行政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后,属安徽省第六行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广德县保甲编组告竣,次年元月经覆查核准:广德县共设9个区,35个联保,294个保,3203个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底,广德县改设5个区,35个联保,290个保,3180个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广德县设5区,38联保,288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月,又调整为5区,16乡1镇,181保,1961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又增设景贤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裁撤第一区署,所辖乡镇改为直属县政府,同时将二、三、四、五区名称冠以地名。
1949年5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后,随即在广德县设立6个区,下辖18个乡镇。即:城厢区辖景贤镇、凤井乡、高湖乡;卢村区辖卢村、笄山、东亭3个乡;柏垫区辖柏垫、桐汭、独树3个乡;誓节区辖誓节、苏村、花鼓3个乡;邱村区辖门口塘、西湖、山北3个乡;流洞区辖流洞、开化、杭村3个乡。
1949年7月,废除保甲制度,在广德县基层建立182个行政村(含城厢4关7街)。同时撤销城厢区并将其余5个区改为笄山、苏村、邱村、流洞4个区,原乡级景贤镇升格并易名为城厢镇。4个区下辖17个乡。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1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直管县。 [6] [50]
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广德县,设立县级广德市,以原广德县的行政区域为广德市的行政区域。广德市由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 [7]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1950年3月,撤销17个乡的建制,将原来的4个区和城厢镇改为城厢、东亭、卢村、柏垫、独树、誓节、邱村、山北、流洞9个区,由区直接领导行政村。行政村和关、街依旧。
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52年7月,将农村171行政村改为105个乡。
1953年12月将城厢区4关、7街调整为迎春、景春2个镇。至此,9个区下辖107个乡(镇)。
1955年12月,将原9个区调整为卢村、柏垫、誓节、邱村、流洞5个区和1个区级城关镇(由迎春、景贤两镇合并而成),同时将原105个乡调整为85个乡。
1956年10月,撤销5个区公所、城关镇仍为县直属镇,将85个乡合并为33个乡。
195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将广德县33个乡、1个城关镇组成卫星、前进、先锋、火箭、跃进、红旗6个人民公社。
1959年2月,根据省人委关于人民公社改用地名称谓的规定,6个人民公社均以所在地名更名为城关、卢村、柏垫、誓节、邱村、流洞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邱村人民公社划为邱村、下寺2个人民公社。
1960年7月,在独山矿区建立矿区人民公社。同年10月更名为独山人民公社。
1961年9月,广德县8个人民公社调整为29个人民公社,下辖282个生产大队。 [8]
1998年末,广德县辖7个镇,22个乡,280个行政村,13个居民社区,4214个村民小组,117个居民小组。 [8]
2000年,辖7个镇、22个乡。 [8]
2001年,广德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6个乡镇。
2004年底,广德县辖6个镇、10个乡。 [8]
2021年,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宣城市调整广德市桃州镇管辖范围,将桃州镇景贤、红旗、大木桥、万桂山、天寿、苏觉、清溪、凤凰、升平、荷花、凤井11个社区和山关、白洋、白桥、钱村、团山5个村划出,保留双河、南塘、祠山岗、祠山岗茶场、富家村、高湖6个社区和佛堂、和平、塘口3个村为桃州镇行政区域;将桃州镇人民政府驻地由清溪社区迁移至双河社区;在景贤、红旗、大木桥、万桂山、天寿、苏觉、清溪、凤凰、升平、荷花、凤井11个社区和山关、白洋、白桥、钱村、团山5个村范围内设立桐汭、祠山、升平3个街道。 [47]
2025-08-05,经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撤销广德市卢村乡,设立广德市卢村镇;撤销广德市东亭乡,设立广德市东亭镇;撤销广德市四合乡,设立广德市四合镇。上述3个乡镇政府驻地、管辖范围、行政区域界线均保持不变。 [86]
区划现状
截至2025年7月,广德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 [64]另设有1个开发区:桐汭街道、祠山街道、升平街道、桃州镇、柏垫镇、誓节镇、邱村镇、新杭镇、杨滩镇、卢村镇、东亭镇、四合镇,广德经济开发区, [52]共136个行政村(社区)。 [49]广德市人民政府驻桐汭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图片 |
---|---|---|
341882001000 | 桐汭街道 | |
341882002000 | 祠山街道 | |
341882003000 | 升平街道 | |
341882100000 | 桃州镇 | |
341882101000 | 柏垫镇 | |
341882102000 | 誓节镇 | |
341882103000 | 邱村镇 | |
341882104000 | 新杭镇 | |
341882105000 | 杨滩镇 | |
341882200000 | 卢村镇 | |
341882201000 | 东亭镇 | |
341882202000 | 四合镇 | |
341882400000 | 广德经济开发区 |
自然地理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广德市位于安徽省东南端,皖、苏、浙三省结合部。东和东南连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南邻宁国市,西接宣州区、郎溪县,北临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介于北纬30°37′—31°12′,东经119°02′—119°40′之间,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西距宣州市71千米,西北经芜湖至省会合肥市273千米,东经浙江湖州至上海市244千米。 [9]
广德市人民政府
地质构造
志留系主要分布塘辛、笔杆冲、蔡家岭、大朱村、五龙山、汤家边、木人界、东川岭等地,包括下统霞乡组、河沥溪组;中统太平群;上统茅山组。泥盆系分布独山、洞口、东苑村、祖宁村、桃园冲等地,仅出露上统五通组。石炭系分布东苑村、独山、大高村、祖宁村、洞口、桃园冲等地,包括高骊山组、金陵组、黄龙组、船山组。二叠系分布沟窑、大小王村、祖宁村、东介山村、松墩、桃园冲、独山、大高村、牛头山、洞口、伏陵岭等地。三叠系分布大王村、牛头山、燕子岭、东介山村等地,仅出露和龙山组、殷坑组、扁担山组。侏罗系分布东介山村、西介山村、大王村、祖宁村、东川岭一带,有象山群和砖桥组,以砂质页岩、粉砂岩、页岩、细砂岩、角砾凝灰岩等。白垩系分布南冲、誓节渡、七房村、流洞、双河、东亭、清溪、凤桥、花鼓等地。第四系分布县内盆地和桐汭内河、无量溪等沿河地带,以冲积层、洪积层为主。 [78]
广德市大地构造属下扬子台坳与江南台隆的过渡带,它们之间以虎岭关~月潭深断裂为界。前震旦纪主要为地槽发育时期,经皖南运动二幕基底最终固结,结束了地槽发展历史,形成准地台。自震旦纪以来形成坳陷区,接受稳定型地台的盖层沉积。由于演化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岩相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震旦纪至上志留纪都属次稳定型~非稳定型建造。上奥陶纪至下志留纪形成巨厚沉积,反映这一阶段的强大坳陷活动,泥盆纪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地壳抬升,海水一度退出县境。晚古生代仍表现坳陷过程,但沉降中心已向西北转移。中生代三叠纪晚期,印支运动使地壳褶皱隆起形成台褶带。从此,海水全部退出本县,结束海洋环境,进入陆域边缘活动带地史发展的新阶段。 [78]
地形地貌
广德市位于皖南山地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带,地貌格局比较复杂。南部以低山为主,山间发育峡谷,山地组成的岩性差异较大,有二长花岗岩,石英岩、砂岩、粉砂岩、石灰岩等;中部以岗地(台地)、平原为主,市内河流都由此向西北流出,入郎溪县境内;北部以丘陵为主,仅皖、苏、浙接壤处有低山蜿蜒,组成丘陵的岩性与南部低山相似,但该处石灰岩质纯层厚,发育了典型的亚热带地下喀斯特溶洞。境内最高点为南部的马鞍山,海拔863.3米,最低点为西北边缘的狮子口,海拔14.5米。 [10]
气候特征
广德市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据1959—1985年气象资料统计,累年年平均气温15.4℃,气温年际变化稳定。南部和北部山区年均气温低于15℃。累年各月平均气温最高为7月,月平均气温28.5℃;最低为1月,月平均气温2.4℃。月平均最高气温值36.5℃,月平均最低气温值零下4.3℃。5至10月月平均气温均高于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40.4℃(2025-08-0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4.6℃(2025-08-05)。历年(1959—1985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至3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有7年是零下10至13℃,一般年份在零下9℃左右。 [11]
水系水文
广德县的河流大多为出境河流。源于境内的无量溪、桐汭内河集支流来水,流入郎溪境内的合溪口汇合后称郎川河。另外,独山乡的朱湾河,同溪乡的石进河,下寺乡的庙西河、横山河,分别流入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及江苏省溧阳县。杨滩乡的白马河流入宁国县。 [78]
土壤类型
广德市既有人为活动形成的耕作土壤,又有自然形成的地带性和区域性十壤,构成了土壤资源种类繁多的特点。市境内共有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潮土和水稻土6个土类。下分为13个亚类、43个土属、85个土种。红壤是市境内面积最大的一个山地土类,共237.1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3.2%。黄棕壤面积6.6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05%。主要分布在四合、双河、杨杆等乡的低山丘陵和低岗上。紫色土系岩成土壤,母质为紫色砂岩、页岩、砾岩和红砂岩等。石灰岩土面积7.2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25%。 [78]
自然灾害
广德地处山区,降水、温度等时空分布不匀,因此易旱易涝,自然灾害频繁。1984年6月发生特大水灾。月降雨588.8毫米,其中14日一天降雨255.5毫米,县城大部被淹(除城东小部),水深处达1.8米多。受灾农作物面积21.1万亩,受灾人口33.7万。有17个乡的154个行政村成为重灾区,绝收人口为83129人,水毁房屋89677间。其中,土地、房屋、财产全毁的有16496户,74250人。水利工程除中、小型水库得以保全外,其余几乎全部受损。损失粮食1910万斤,油菜籽500万斤,草籽种80万斤。耕牛、生猪死亡分别为84头、17450头。经济损失约2.9亿元。死亡14人,伤294人。1979年夏早较重,到6月15日,全县受害面积达23万亩,其中,1.3万亩禾苗枯死,8万亩田无水栽秧。1981年5月初至6月中旬干早,受灾农田20万亩。2025-08-05至9月15日,计65天无透雨,出现较严重的早灾。 [78]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地表水
广德市多年平均径流深680—840毫米,地表水径流总量约为11.61亿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有年径流3360立方米。年际分布很不均匀,径流年际变率最大值为最小值的4.4倍。同期月降雨量的变率最大值(1984年6月)与最小值(1978年6月)比较,相差8.9倍。地区分布亦呈差异,多年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量南部山区为84.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中部丘畈区为75.8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北部丘陵区为67.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据统计现有各种蓄水工程总蓄水量仅1.9亿立方米,只占水资源总径流量的11.4%。按灌溉保证率90%计算,尚缺水1.39亿立方米。 [12]
卢村水库位于广德市卢村乡,无量溪河上游,距广德市城东南10千米,水库集水面积139平方千米,平均年产水量1.22亿立米。水库中央原为卢村(自然村)旧址,故名卢村水库。1970年10月始建,1975年大坝基本建成。卢村水库,又叫卢湖,占地面积(含陆上设施)5平方千米,湖面3000余亩。 [80]
截至2022年,广德市拥有20座水库,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I)型水库17座。 [79]
地下水
广德市降水较为充沛,境内无量溪、桐汭河两岸及丘陵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且埋藏深度一般为1.0—2.5米。南部和北部山区地下水处于深层,浅层储量少。位于新杭镇的太极洞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常年不断。下寺村、赵村村相连的仙姑殿地区,山中常年有水外流。 [12]
土地资源
一级类 | 二级类 | 面积(单位:公顷) [85] |
耕地(01) | 小计(01) | 33214.65 |
水田(0101) | 29521.36 | |
水浇地(0102) | 239.8 | |
旱地(0103) | 3453.49 | |
园地(02) | 小计(02) | 16194.52 |
果园(0201) | 6395.36 | |
茶园(0202) | 8372.73 | |
橡胶园(0203) | 0 | |
其他园地(0204) | 1426.43 | |
林地(03) | 小计(03) | 120914.9 |
乔木林地(0301) | 42188.16 | |
竹林地(0302) | 55711.2 | |
灌木林地(0305) | 7202.97 | |
其他林地(0307) | 15812.57 | |
草地(04) | 小计(04) | 1142.37 |
天然牧草地(0401) | 0 | |
人工牧草地(0403) | 0 | |
其他草地(0404) | 1142.37 | |
湿地(00) | 小计(00) | 265.17 |
森林沼泽(0304) | 0 | |
灌丛沼泽(0306) | 0 | |
沼泽草地(0402) | 0 | |
内陆滩涂(1106) | 265.14 | |
沼泽地(1108) | 0.03 | |
建设用地(JSYD) | 建设用地合计 | 26676.06 |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 | 小计(20) | 24171.36 |
城市(201) | 3138.78 | |
建制镇(202) | 1714.75 | |
村庄(203) | 17295.22 | |
采矿用地(204) | 1849.83 | |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 | 172.78 | |
交通运输用地(10) | 小计(10) | 2144.29 |
铁路用地(1001) | 292.09 | |
轨道交通用地(1002) | 0 | |
公路用地(1003) | 1852.15 | |
机场用地(1007) | 0 | |
港口码头用地(1008) | 0.05 | |
管道运输用地(1009) | 0 | |
水工建筑用地(1109) | 360.41 | |
水域(11) | 小计(11) | 9868.04 |
河流水面(1101) | 1582.15 | |
湖泊水面(1102) | 23.23 | |
水库水面(1103) | 1892.1 | |
坑塘水面(1104) | 4151.8 | |
沟渠(1107) | 2218.76 |
植物资源
广德市植物种类据林业部门调查统计,共有树种460余种,竹种29种以及其它各类植物资源。主要林木树种有29科、61种。竹类主要有5属、29种。
草类:主要有茅草、狗尾巴草、马齿苋、野韭菜、老鸦蒜、蒲公英、水浮莲、水葫芦、稗草、鸭舌草、节节菜、眼子菜、牛毛毡、回叶草、丁香蓼、母草、莎草、千金子、矮慈姑、香附子、谷精草、竹节草、看麦娘、阿艹草、早熟禾、碎米荠、稻槎菜、牛繁缕、雀台草、鼠曲、波斯、婆婆纳、佛座、酸模、羊蹄藜、一年蓬、小飞蓬、马兰、通泉草等。
观赏植物:牡丹、芍药、兰草、海棠、紫荆、蔷薇、杜鹃、山茶、萱、玉簪、菊、木槿、鸡冠、水仙、梅、紫薇、芙蓉、玉兰、迎春、千年红、玫瑰、绣球、月季、十样锦、虞美人、芭蕉、桂花、昙花、君子兰、秋海棠、美人蕉、含羞草、夹竹桃、凤仙、茉莉、牵牛花、金银花、栀子花等。
药用经济植物:有254科、1043种。主要有茯苓、白术、苍术、半夏、香附、半边莲、桔梗、荆芥、茱萸、柴胡、山楂、百合、菖蒲、柴苏、前胡、牛膝、青木香、辛夷、茵陈、苦参、皂角、杏仁、车前、薏苡、天南星、天门冬、麦门冬、地骨皮、天花粉、何首乌、益母草、薄荷、白芷、小蓟、枸杞、黄荆、沙参、刘寄奴、高良姜、地丁、白芍、丹参、忍冬藤、淡竹叶、旱莲、马勃、苍耳子、五倍子、夏枯草、藿香、地榆、血见愁、贝母、凌霄花、连翘、土三七、鱼腥草、黄柏、当归、丹皮、五加皮、党参、龙胆草、地龙藤、桂枝、麻仁等。
动物资源
广德市兽类现存野兽品种大致有:豹、獐、麂、鹿、獭、猴、麋鹿(四不象)、豪猪、野猪、狼獾、香狸、玉面狸、九节狸、石虎、硕鼠、狼鼠、松鼠、乌金、白顶星、野山羊、刺猬、鬣羚、穿山甲、野兔、黄鼠鼬、蝙蝠等。家畜有猪、牛、羊、驴、兔及玩赏动物猫、狗等。 禽类野禽主要有:燕、麻雀、山雀、瓦雀、黄雀、喜鹊、灰喜鹊、乌鸦、猫头鹰、八哥、白头翁、啄木鸟、野鸭、百舌、斑鸠、白鹭、画眉、黄莺、竹鸡、翠鸟、雉、鹞、鹧鸪、白鹇、的水、橙鸟、青章鸟、黄鹂、凫、鹦鹉、唤春鸟、五彩鸟、杜鹃等。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鸽、鹌鹑。
矿产资源
广德市境内大理石总储量约8500万立方米。其中地处新杭、流洞两乡镇的牛头山山脉,大理石地质储量约7000万立方米;独山镇麻山大理石储量为800多万立方米。另外,赵村、下寺、四合等乡均有大理石矿源。赵村乡凌岩村亭子山有黑色底衬白花大理石,初步探明储量为500万立方米以上。其它矿产黄砂资源丰富,总储量约4000万吨。山北、砖桥等乡也有较丰富的黄砂资源。瓷土储量131万吨。硅灰石储量46.87万吨。石灰石、花岗岩储量丰富,经济价值较高。 [12]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0年末,广德市户籍人口51.66万,比上年减少0.38万;全年人口出生率10.06‰,比上年上升1.54‰;自然增长率-4.00‰,比上年下降9.39‰。 [84]
截至2021年末,广德市户籍人口51.49万,比上年减少0.17万;全年人口出生率6.62‰,比上年下降3.44‰;自然增长率0.03‰,比上年提高4.03‰。 [83]
截至2022年末,广德市户籍人口51.40万,比上年减少0.09万;全年人口出生率5.51‰,比上年下降1.11‰;自然增长率-0.10‰,比上年下降0.13‰。 [53]
截至2023年末,广德市户籍人口51.21万人。 [64]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户籍人口51.13万,比上年减少0.09万;全年人口出生率5.14‰,比上年下降0.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3‰,比上年增长2.05个千分点。 [104]
政治
播报编辑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0年,广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0亿元,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46.1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47.6:44.3,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2%。 [84]
2021年,广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63.9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49.4:43.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8%,较上年提高1.6%。 [83]
2022年,广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02.9亿元,增长8.2%,其中工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71.7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50.2:42.4。 [53]
2023年,广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86.7亿元,下降2.5%,其中工业增加值153.4亿元,下降2.7%;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45.5:46.9。 [58]
2024年,广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增加值165.3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90.7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47.3:45.1。 [104]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广德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3.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3.7%;民间投资下降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0%,第二产业增长3.9%,第三产业增长11.7%。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4.1%,其中制造业增长5.8%。 [104]
财税收支
2024年,广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5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7.5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增值税增长1.9%,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4%。
2024年,广德市财政支出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从重点支出项目来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5亿元,教育支出9.2亿元,农林水支出28.5亿元。 [104]
人民生活
2024年,广德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76元,同比增长4.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81元,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5.1%,经营净收入增长3.7%,财产净收入增长-0.2%,转移净收入增长9.5%。2024年,广德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99元,同比增长5.4%,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5.2%,经营净收入增长5.0%,财产净收入增长1.6%,转移净收入增长8.7%。 [104]
第一产业
农业
2024年,广德市粮食种植面积55.63万亩,较上年增长0.18%;油料种植面积122279.31亩,增加7091.39亩;棉花种植面积0亩;蔬菜种植面积70348.02亩,增加1525.4亩;全年粮食产量23.66万吨,较上年增长1.45%。其中夏粮产量3.46万吨,较上年增长1.39%,秋粮19.35万吨,较上年增长0.31万吨,增幅1.6%。 [104]
林业
2024年,广德市人工造林6733.1亩;年末森林面积11.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17万方。 [104]
畜牧业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生猪存栏10.7322万头,增长6.86%;全年生猪出栏22.0411万头,减少17.54%。肉类总产量6.8312万吨,减少13.5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8025万吨,减少17.6%,禽蛋产量2.7898万吨,增长7.2%。 [104]
生产条件
2024年,广德市化肥施用量(折纯)20590.99吨,下降3.58%。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64.71万千瓦。全年淘汰老旧机械733台,新增高效、节能大中型机械143台,2024年在册大中型拖拉机548台、联合收割机248,高速插秧机88台。 [104]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6户,比上年净增5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10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9.8%。
2024年,广德市规模以上工业中,30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6个产值保持增长,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39.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3.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4%,金属制品业增长13.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0%,汽车制造业增长21.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0.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8%。“1+2+2”(PCB、新材料、智能化成套装备、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2.5%,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2.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复合木地板增长12.4%,滚动轴承增长25.7%,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增长135.3%,印制电路板增长20.9%。
2024年,广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6.7亿元,增长10.7%,利润总额29.5亿元,增长-13.6%。 [104]
建筑业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纳统入库达101家,比上年增加9家。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82.3亿元,同比增长12.2%;全年共签订合同额125.4亿元,增长24.3%,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77.6亿元,增长39.5%;全年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04.0万平方米,增长19.7%;房屋新开工面积273.3万平方米,增长16.5%;房屋竣工面积179.39万平方米,增长24.8%;全年全市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0726人,增长4.1%;全市建筑业工程技术人员2016人,增长7.8%。 [104]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广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8.7亿元,增长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8亿元,增长4.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73.1亿元,增长3.1%;餐饮收入19.5亿元,增长4.4%。从四大行业看,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0.5%;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6%;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2.5%;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1%。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7.6%。
2024年,广德市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1.4%,服装类增长-38.3%,日用品类增长91.6%,中西药品类增长-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2%,家具类增长-33.9%,通讯器材类增长33.5%,汽车类增长37.6%。 [104]
对外经济
2024年,广德市进出口总额1095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74%。其中,出口98095万美元,增长13.56%;进口11421万美元,增长95.14%。从产业进出口来看,机械电子类实现进出口37459万美元,合计较去年增长14.53%;化工类产品实现进出口17057万美元,较去年下降6.36%;轻工类实现进出口42614万美元,合计较去年增长12.72%。 [104]
招商引资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利用外资454万美元,下降54.78%。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家;合同利用外资49734万美元,增长2160%。 [104]
房地产业
2024年,广德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6.5亿元,比上年下降48.8%;商品房销售面积13.6万平方米,下降64.6%;商品房销售额10.4亿元,下降58.2%;本年新开工面积26.4万平方米,增长53.9%。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724万元。 [104]
邮电通信
2024年,广德市电信业务总量22731万元;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7578.4万元。其中:金融业务实现收入4727.7万元,寄递业务实现收入1893.4万元,邮政业务专业实现收入352.3万元(包含集邮、函件、报刊及普包四类收入),电商分销专业实现分销业务收入551.9万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8963户;移动电话用户626362户,比上年增加11759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122.5部;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3.24万户,比上年增加0.17万户。 [104]
旅游业
2024年,广德市国内旅游人数76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国内旅游总收入74亿元,增长12.1%。 [104]
金融业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12.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73亿元,增长9.42%。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42.45亿元,增加5.70%;住户存款余额409.55亿元,增长12.9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65.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6.59亿元,增长14.96%,其中,境内住户贷款283.84亿元,增长5.1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81.66亿元,增长23.50%。 [104]
保险业
2024年,广德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9.39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03亿元,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36亿元。赔款和给付4.02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96亿元,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1.06亿元。 [104]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交通
广德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级市,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交通便捷,运输发达,G50沪渝高速、宣杭铁路复线,S215、S230两条省道及建设中的商杭高铁穿境而过。周边有上海虹桥、浦东,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合肥新桥等机场和上海、芜湖、南京、宁波等港口,物流畅通,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广德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地辐射的物流副中心。 [72]
公路
318国道、G50沪渝高速公路纵贯广德市东西,G233国道、S215省道沟通南北,已实现与苏浙沪毗邻地区的无缝对接。两小时内可达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二十余个大中城市。纵贯广德的扬州至绩溪高速全面建设,十三五前期陆续分段建成通车。 [13]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境内公路里程3429.041千米(含高速公路97千米),一级公路114.096千米,二级公路174.591千米。 [104]
铁路
电气化宣杭复线横穿广德,在建的商合杭(商丘—合肥—杭州)高铁贴城而过,进一步缩短了广德与长三角的时空间距。十三五期间,沪宣城际铁路建成通车。 [13]
航空
广德周边有六个国际空港,即南京禄口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到达南京禄口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的时间均在1个半小时以内。 [13]
水运
芜湖港、上海港和宁波港是广德商品出江达海的主要港口,交通便利。距离芜湖港155千米、上海洋山港270千米、宁波北仑港325千米、长兴港70千米;长三角黄金水道紧邻广德,浙江泗安和小浦港口距广德不足10千米。 [13]
运输
2024年,广德市客运量总计146万人,比上年下降8.32%;货物运输量13625万吨,增长3.82%;旅客运输周转量24081万人千米,增长9.28%;货物运输周转量1318537万吨千米,增长3.40%(客、货运数据均为宣城市数据,广德不单独统计)。 [104]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科技事业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办研发机构178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7566人,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2.63亿元。(科技专业)2024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共171家,其中当年新(重新)认定69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授权计量检定机构2个。新增7家A级诚信示范单位。新增1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2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家省级农村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建。 [104]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共有学校(幼儿园)106所,其中幼儿园64所、小学17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中专)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计在校学生(幼儿)62817人,其中:幼儿园11698人、小学27109人、初中12964人、普通高中7058人、职业高中(中专)3869人、特殊教育119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8.4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1.2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7%。全市教职工5545人,专任教师4601人。全市中小学占地面积266.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总数124.01万平方米;图书馆(室)藏书总数184.71万册;固定资产总数28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9.24亿元。 [104]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8%,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2.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2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9.96%。全市共有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乡镇分馆,9个城市书房,14个基层流动阅读点,1个文化馆和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免费开放。 [104]
体育事业
2025-08-05,宣城市第三届运动会闭幕,广德市代表团青少部获金牌99.5块、银牌66块、铜牌88块,位列全市第3名;群体部获金牌10块、银牌10块、铜牌10.5块,位列全市第2名,均获历届以来最好成绩,同时,荣获本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73]
卫生事业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有医疗卫生机构264个,其中医院10所,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服务中心2所,妇计中心1所,地方病医院1所,疾控中心1所,卫生监督执法中心1所,单采血浆站1所,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1个,村卫生室、医疗点148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80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47人,注册护士183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25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213张。 [104]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4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1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90.04%,帮扶率10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100%,帮扶率100%。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含建筑项目)参保人数分别为157739人、76348人、125785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同比增长7.29%、9.94%、10.45%。2024年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18万人。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0601人,生育保险的人数为82327人,分别同比增长8.8%、9.6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7.66万人,参保率96%。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共有养老机构24家,备案床位数2793张,实际入住老人1245人,入住率仅44.57%。共有城乡村(社区)养老服务站107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站31个、村级养老服务站76个。社会(儿童)福利中心1个,救助管理站1个,福利机构服务对象35人(其中集中供养儿童11人,特困人员22人,代养优抚老人2人)。2024年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数165个,其中社区服务单位个数34个。志愿服务团队(组织)1032家,其中社区志愿服务队伍200支,村志愿服务队伍545支。社工站12个。 [104]
环境保护
2024年,广德市水质状况良好,纳入十四五考核的5个国、省控断面(狮子口、东村桥、梨园口、卢村水库、粮长门水库)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均达到100%。其中狮子口断面水质自2023年6月以来,连续19个月未超标。2024年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27.7微克/立方米,优于目标值(31.9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5.3%。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8.8%,优于目标值(84.9%),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均完成年度改善目标任务。2024年,广德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比上年增长5.9%。 [104]
安全生产
2024年,广德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7,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均为道路交通类),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372万元。 [104]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综述
广德市境内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徽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个性,是辐射江南数千里“祠山文化”的发源地。黄山和天目山余脉在此交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59.27%,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推介的“美食之乡”,被评为国家生态县、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最佳休闲旅游县、生态旅游百强县。 [64]
地名由来
广德古时称桐汭。在东汉建安初年的时候,孙策已经平定了宣城以东的地区,孙吴政权把原来的故鄣县拆分,设置了广德县。广德以其区域内的古县命而得名。县名是取古县美名,意在标榜“皇恩浩荡,帝德广大”,一直沿用至今。 [81]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末,广德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 [104]
大圣宝塔
位于桃州镇迎春街北侧,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始建。初为五层六门砖塔。宋元符二年(1099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为火焚”。元符三年(1100年)至崇宁四年(1105年)六月,由宋荣、宋宗弟兄领头重修为七级浮屠。后几经修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遭火灾,飞檐、楼板、塔顶化为灰烬,仅存砖制塔体。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7月,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修,1986年4月全面修复。现塔高42米,底座周长26.4米,七级六门,六角飞檐。覆铁锅式塔顶,飞檐均铺青灰色简瓦,造型瑰伟。塔侧尚存唐代古井一口和明代植银杏树一株。 [18]
崇法寺
位于四合乡洪冲村耿村河北岸。据史志载:该寺始建一说在唐贞观间(627—649年),一说在唐天祐中(904—907年),后历代多次修缮。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西侧有戏楼,后殿已毁,现存中进大佛殿和前进天王殿,其主体为明代结构。1983年6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
保安寺
又名崇福寺,位于新杭镇砖桥村陈家边保安山。唐天宝七年(748年)建,后圮,明代重修。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咸丰十年(1860)战乱又毁。同治间(1862—1874年)重修大殿,光绪十八年(1892年)再修。该寺原为三进两院,中进与后进1968年拆毁。仅存前殿,为典型的清代建筑,现作民居。 [18]
桥头村戏楼
位于卢村甘溪桥头村,始建年代不详。太平天国革命前尚有祠山庙宇及看楼,与戏台组合成群。现存建筑面积86.4平方米,舞台用木板铺成,台面高出地面2.2米,台口宽2.74米,进深3.4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总体结构为明架抬梁,山墙架穿斗式,现楼面及部分梁架已朽,总体面目犹存。 [18]
陈氏宗祠
位于誓节镇芦塘村左,祠内碑文记载系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重修,砖木结构,三进两院,总面积668.5平方米。未曾大修,仍基本完好。范氏宗祠原称范公祠,亦名文正堂,为祀宋名臣范文正公仲淹的祠庙。位于凤桥乡范村村中,砖木结构。原为二进一院,占地512平方米。门外石狮一对。现存后进5间,面积123平方米,基本完好。该祠宋绍兴九年(1139年)初建,明景泰三年(1452年)重修,主体为明代建筑。《范氏宗谱》称系文正公二子纯仁后裔所建。 [18]
非遗项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渤治水传说,柏垫西坞马灯,东亭狮子舞,柏垫张复菜刀制作技艺,广德绿茶制作技艺,誓节桑园木榨榨油技艺,誓节杨杆传统制陶技艺,邱村芦塘凉席传统编制技艺,广德祠山庙会。 [16]
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狮墩(灯)、郎步街(西关街)的传说、建平竹篮编织、大王龙灯、海峰造纸术、横冲旱船(灯)、大费金龙(灯)、邱村民歌(车水号子与薅秧号子)、山北船灯编织扎制、老鸦山闷酱腐乳制作、太极洞的传说、耿村竹编、大板龙、娘娘石的传说、仁和竹编。 [17]
地方文化
祠山文化
是指西汉末年起,以安徽省广德县横山为中心,遍及江淮和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由缅怀治水英雄张渤关爱民众、弥灾捍患、勇于献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祷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横山为祠山得名。“张渤治水的传说”,被列入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吴文化
广德早期是一个传统的吴文化地区。据县志记载:建安初,孙策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孙吴拆故鄣县置广德县。广德虽然地处吴头楚尾,但区治上多隶属江浙。从唐末至宋以来,虽然战乱不断,广德基本上是受以扬州(今江苏扬州)、建康(今江苏南京)为中心的地方管辖。吴、南唐政权多次曾派使前往广德祠山祖殿祭祀祈祷。元至正十四年(1341年),改广德军为广德路,属江浙行中书省。元至正十六年(1343年),朱元璋改广德路为广兴府(不久改称广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明初,改广兴府为广德直隶州。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量,早期的广德应是吴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地区。从广德甘溪沟土著人吴侬软语的方言中,也可以窥见广德地区早期吴文化的渊源。另外的因素就是祠山文化的兴起与传播。明朝徐应秋《玉芝堂谈荟》称“雷之布鼓,登之鬼市,河源地丘之神债,广德祠山之埋藏,是谓天下四异,非妄传也。”可见,祠山文化来源于吴越,勃发于广德,又张扬于吴越大地。祠山文化,既具有吴文化的典型特征,又是吴文化发展的一个极至。 [2]
徽文化
祠堂起始于徽州,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载体,是族权自治的象征,也是徽州人最基本的人居环境。徽州的祠堂文化和牌坊文化、谱牒文化一起,组成了支撑封建宗法自治制度的三根支柱。自宋朝始,徽文化被徽商带进广德。随着徽商在广德的发展,宗法自治制度也带到广德,经过几百年的潜移默化,同广德本土文化的不断撞击、融合,明清时期,徽文化逐渐成为广德的主流文化。牌坊作为徽派建筑艺术的代表,在广德的留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广德人对徽文化的接纳和归属。谱牒文化与牌坊相似,广德保留下来的诸多宗姓的族谱,也反映了徽文化的影响作用。 [2]
饮食
广德四绝
广德四绝是广德市四道特色菜,分别是:杨滩镇境内“御桌珍馐桐花鱼”,横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珍禽美味横山雉”,卢村乡的“山珍之珍笄山笋”,誓节镇的“珍稀沙河鳖”。“横山雉”已经消失,人们把“广德第一鲜”代替了“横山雉”。所以现代“广德四绝”也指:桐花鱼、广德天下第一鲜、笄山冬笋、沙河鳖。 [66]
桐花鱼
桐花鱼系山区溪河生长的一种择地性很强的野生鱼,仅产于杨滩镇境内的梧溪桥至杨树桥一带约7千米的桐河水域,相传嘉庆四年某日,88岁高龄的太上皇乾隆爷弘历,沐浴更衣后与和珅闲聊,少顷,侍女上第一道乾隆爷最爱吃的点心:火烤“桐花鱼”。盘中食物保持着原生态完好的体形,且色泽鲜亮,香味扑鼻。 [66]
横山雉
1994年代辟建为国家森林公园横山野鸡之所以被称为“绝”。 [66]
广德天下第一鲜
天下第一鲜是广德民间流传的一道极具地方风味的菜肴,第一年冬天用当地老品种箭杆白菜经过清洗、揉捏、加盐、踩踏、压实等多道工序腌制成腌菜。待到第二年开春,腌菜腐烂、发酵,化成渣水,取发酵的渣水加新鲜的豆腐、青椒,苋菜杆或南瓜等,根据个人口味调味,然后猛火大蒸。 [67]
笄山笋
沙河鳖
广德黄金芽
高庙米酒
高庙米酒产自广德市卢村乡高庙村赵家冲。清朝末年,湖北黎家岗酿制该米酒人氏但功德迁徙到广德县同溪高庙定居,也将其酿制米酒的技艺带到了当地,距今传承已有150多年历史。庙米酒既可直接饮用,也可泡制野杨桃、野杨梅、青梅、枸杞子等制成保健酒饮用,有益于养身保健。 [69] [90]
金龙山野葛茶、野葛粉
金龙山野葛茶、野葛粉是广德特色农产品。桐汭葛粉制作技艺源于同治年间,是雷氏家人一百多年前从湖北下江南带来的传统技艺,该制作技艺主要利用山林可再生的野生葛根为原料,经过人工清洗、粉碎、过滤、沉淀、分离等诸多程序加工而成,有“南葛北参”之美誉。获“安徽老字号”、“安徽必购旅游商品”“宣城十佳老字号”等荣誉。 [70] [89]
习俗
送灶日
农历腊月廿四日(也有廿三日的)过“小年”时送灶神上天。是时,设粉团、糕点等祭祀,并把剪断的稻草及黄豆撒向空中喂灶神的马。各户将灶上供奉的灶神像揭下和黄表纸(一种专供敬神用的黄色纸张)一同焚烧。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供奉的糕糖多为粘性食物,目的是“粘灶神的嘴,只讲好话,不讲坏话”。从这天起,家家忙于购买年货,做年糕、打糍粑、磨豆腐、给孩子添置新衣,俗称“忙年”。 [71]
开张习俗
开业手工作坊俗称“开张”。同行和亲邻都来“捧场”祝贺,多数送匾额、对联。匾额油漆后,用金色书写“开张大张”、“近悦远来”、“源远流长”等词,饰以红布,抬着穿街而过,边走边放爆竹,直送至开业处。店主也有放爆竹迎接的。因而一家开业,全镇皆知。主人为答谢而置筵招待,称“开张酒”。为招徕顾客,开张之初都有优待,或按定价八五折收费,或加一奉赠(另有十分之一不收费),称“格外克己”。 [71]
拜师学艺
拜师学艺旧时拜师学艺先要写“师徒字”(契约)。学徒时间一般为三年。学徒上门要携带香烛拜师傅,首先在供有“老师傅”(各业均有自己的老师傅,如木匠供鲁班,酿酒供杜康)的神位前跪拜,然后拜师傅、师娘。师徒关系一经确定,就有“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约定俗成的规矩要遵奉。师傅可以打骂,学徒不得违抗。学徒期间,师傅免费供给食宿,每月给少量的理发、洗澡钱,称“月规”。学徒除学艺外,还要帮做家务。吃饭要在师傅吃完之后,有时饭食不足、就泡锅巴吃,所以学徒期又称“三年锅巴汤”。满师后,再帮师傅做一年活,称“参师”或“谢师”,这一年称“半作”,师傅付给数额不多的工资,或送给一套旧工具作报酬。50年代中期手工业合作化后,旧的师徒关系为新的学员制代替。 [71]
艺术
四合地蹬子戏
四合地蹬子戏,又名“地花鼓戏”,是盛行于四合乡的一种民间戏曲,是不需舞台的广场表演形式。因具有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等优点,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2009年,四合地花鼓戏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2] [14]
桐夭村的旱船
方言
广德县的方言在历史上应该是属于吴语的,但现在广德方言复杂。包含官话河南话(中原官话)、湖北话(西南官话)、江北话(江淮官话吴语)、老广德话(太湖片吴语)、温州话(瓯江片吴语)、浦江话(婺州片吴语)。说河南话的人大多是从河南光山、罗山、商城、固始等县移居到广德,是市内势力最强的方言,它分布得很广,几乎各乡都有河南籍的人;说湖北话的移民最初约占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三,他们大都来自荆门、钟祥、孝感、南漳等地,是市内第二大方言;说皖中江北话的人多数是无为、安庆、合肥等地的人;老广德话指的是广德土著居民说的话,现在比较集中居住在卢村乡的甘溪沟,桃山乡的小余里、大洪保,杨滩乡的大月、樱桃冲、裘村,以及同溪乡的宋陈、高庙等地;而吴语方言则是由于从浙江等省迁入的温州人、闽南人以及从上海迁入的浦江人。 [77]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综述
广德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24年,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避暑休闲旅游目的地1个、省特色美食村2个、省特色旅游名村2个、省休闲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后备箱工程基地1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2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个。 [65]
重要景点
卢湖风景区 | |
天下第一冲 | |
天寿寺塔 又名大圣宝塔,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初建五层,宋元符二年(1099年)为火焚烧。195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了全面修缮。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 | |
太极洞景区 |
图册参考资料 [87]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倪涛(约1086—1125年)
生于北宋元佑元年,《宋史》记载为安徽广德人。年十五,试太学第一,遂擢进士,调庐陵尉、信阳军教授。入为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司勋、左司员外郎。有《云阳集》传于世。
字晋之,安徽广德人,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年仅十八岁。宣和元年(1119年),太学录,宣和六年(1124年),秘书省正字。迁秘书省著作郎。
字希范,号敬斋,广德人,明万历年间进士,历任布政使、御史、山西巡抚等职。
字伯英,号景渠,广德人。嘉靖乙丑年(1529年)进士,历任九江知府、湖广左布政、抚楚都御使等职。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抚楚之功,得钦赐白金,升任工部左侍郎,统辖京师百工,积劳成疾,猝死任上,年七十九,囊中唯图书数卷,余无长物。著有《理学臆言》、《羲苍子》、《尘外尘谈诗文集》等。
张光藻(1813—1891年)
许道琦(1914—1989年)
许济之次子,历任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委秘书长、省委党校校长、省文联主席、省社科联合会副主席、省委副书记兼省纪委第一书记、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主席、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湖北省一至五届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许杰(2025-08-05—2025-08-05)
中国地层古生物学家。字新吾。生于安徽广德,卒于北京。生前曾先后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校长,地质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副主任,院长,副理事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当选为苏联古生物学会名誉会员。 [21]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2月生,安徽广德人。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名誉研究员。历任林业部林业工业局局长、林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林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1997年7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1999年2月当选第九届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22]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广德是“中国竹子之乡” [23]、“中国板栗之乡” [24],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25]、“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 [25]、安徽省林业产业十强县(市) [26]、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 [25] [27]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8]
2025-08-05,获安徽省第二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荣誉称号。 [3]
2019年7月,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9]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30]
2025-08-05,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榜单。 [31]
2025-08-05,广德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32]
2025-08-05,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33]
2020年5月,被评选为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 [34]
2025-08-05,广德市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35]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36]
2025-08-05,入选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名单。 [37]
2025-08-05,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38]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4]
2025-08-05,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39]
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40]
2025-08-05,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授予“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村镇”。 [41]
2021年7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42]
2025-08-05,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43]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44]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45]
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5-08-05,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46]
2022年5月,获评2021年度全省政府网站暨政务微博微信工作先进单位。 [59]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48]
2022年7月消息,入选首批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51]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94。 [55]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93。 [62]
2024年12月,入选“天和2024全国百强县市”名单,排名第92位。 [63]